郑连弟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111000
【摘要】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本着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从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来研究,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丰富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特别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为职教集团和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舆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质量、效益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集团下职业教育与服务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职教集团背景下 人才培养的质量 评价体系
本课题着重强调职教集团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从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来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着重观测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着重观测校企联合培养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数量、中高本人才衔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注重技能的积累、对接产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岗位变化、共建科研平台的成果等。
一、职教集团背景下职业教育
本研究中的“职教集团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是“大职业教育观”下的职业教育,职教集团是由独立法人的高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和政府以契约的形式为链接纽带构成的联合办学体。国外也有相应的“集团”,如: 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职业教育”、英国“现代学徒制”。1992 年在北京成立了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创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河。职教集团中的“集团”本身来自于企业,职教集团参考了企业的集团架构。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通过这样的职业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新的可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和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等,职教集团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本课题着重强调职教集团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从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来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着重观测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着重观测校企联合培养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数量、中高本人才衔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注重技能的积累、对接产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岗位变化、共建科研平台的成果等。综合服务能力体现在对集团内外部的贡献程度。使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相匹配、与市场相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的回馈,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调整。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集团专业发展适应当地产业升级和优化。学校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促进学生“中高本”的顺畅衔接。保障机制。政府的支持方面,给予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的支持。行业确定统一的标准,统筹集团内企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制订发展办学规划。加大投入方面,除职教集团自筹资金外,信息化建设方面应给予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支持集团建设共享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通过协同打造的,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基于学生群体、家长等社会群体、用人单位群体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基于地方政府的区域职业教育竞争力。
三、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是依据职业教育的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关信息和分析整理,对职业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建立科学的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研究为职教集团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基于学生群体、家长等社会群体、用人单位群体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基于服务地方政府的区域职业教育竞争力这三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要素。
四、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参与个体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的技术或能力。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充分发挥职教集团背景下的资源共享和产学研能力,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职教集团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将职业技术技能传承力与创造力延续下来,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不断地积累力,使得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
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人才培养流程、相关利益者群体利益均衡、教学资源和能力配置等要素构成。职业教育战略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能够较好识别相关利益者并能够满足其需求;能够通过模式的运行提高职业教育自身和相关利益者群体的价值;具有超越竞争者并赢得竞争的竞争优势。
六、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好坏就直接的表现就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评价要素,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提供就业服务,但仅限于服务,这种服务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上。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一般而言,就业(employment)关注的通常是大学毕业生在一特定短期内能否找到工作,进入职场服务;相对地,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关注的是在一专业领域的长期生涯发展,甚至可转换至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之培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专业对口就业率、起薪水平、晋升速度、晋升率和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满意度等指标来加以判断。如何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提升就业能力也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范围。
七、研究思路
以协同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研究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研究职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标准、原则,构建省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省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活动,不断修正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的重要性修正如图1。
.png)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的网络学术资源和书刊资料的搜索和查找,对有关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质量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从中了解已有的研究程度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确定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2.统计分析法。
主要是对所搜集到的大量各种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够从直观统计数据中,发现和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原因或影响因素等。
3.模型预测法。
所谓模型预测法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对影响省域职业教育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质量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分解,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与监测模型,并开展模拟运算以及实际监测,如图2。
.png)
九、创新之处
1.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效性纳入质量评价范畴。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程度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高低。人才培养模式是系统协同和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均衡的结果,其有效性受多因素影响,将其纳入质量评价范畴,本身既是一种对质量内涵的回归。
2.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协同价值纳入评价范畴。
人才的质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环境等系统影响,衡量质量的标准便会不同。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的质量观,才能真正体现质量的客观价值。
3.将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数学模型预测评价体系。
本研究在对职业教育质量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按照其构成要素分别建立评价体系,以获取更为直接有效的信息,同时,为获得整体性评价结论,各要素评价体系又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与此同时,研究还将尝试使用不断地模拟干预预测模型获取政策选择的依据,确保政策建议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丰富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特别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其现实意义在于为职教集团和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舆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质量、效益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集团下职业教育与服务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各大职教集团十分重视在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1.开展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检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的国家战略基础。经济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批有技能的“蓝领”,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考量的重要标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
2.开展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引导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在职教集团的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贯穿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的主线。建立以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当前的重点任务。也是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3.开展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落实政府责任的重要手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各地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绩效考核。职业院校要建立内部质量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机构与行业需求你的匹配度。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
4. 开展职教集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回应社会质疑、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引导社会舆论,在全社会树立职业教育的理念,加大现代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步骤。通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发布质量报告,增加透明度,才能有效打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种种疑虑,最终形成全社会支持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课题来源: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度集团化办学课题,课题名称《职教集团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Xdjr201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发[2014]19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2】基于职教集团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张毅.??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
【3】职教集团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J]. 邓书沫.??学园.?2018(36)
【4】]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 何文娟.??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
【5】职教集团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李玉静.??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6】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载体的构建[J]. 陈莹婷.??西部素质教育.?2017(09)
【7】吴一鸣.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 职教论坛,2016( 13) : 14 - 19.
【8】方俊芳,汤 萍.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J].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 8) : 81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