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深度·协同:基于“空中课堂”的教师成长范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李烈明、许晓霞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目光和举措投向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李烈明、许晓霞
        杭州东方中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12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目光和举措投向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空中课堂”的教师成长范式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高效率的新途径。笔者在分析传统教师培训的问题基础上,探讨基于“空中课堂”的培养途径和“智慧成长谋划专业发展、深度成长有序专业发展、协同成长推动专业发展三步走”的教师成长范式,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空中课堂;教师成长范式;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观念、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中国教育的繁荣与发展。2011年1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但目前的教师培训仍然存在传统的线下培训层次低、培训内容与方式问题突出、培训理念和专业素质欠缺、统一培训与不同需求的矛盾。
        (一)意识薄弱,缺乏教研素养
        对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既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在培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4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过程缺乏交流互动,很难调动教师的学习兴趣。授课模式以“讲授式”和“报告式”为主,缺少观摩、实践等具体的学习方式。
        (二)本末倒置,缺乏教研方法
        传统培训体制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培训师资库建设不健全;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存在应付心态。网络培训时空便利,覆盖面广,但内容实效性低,主要表现为教与学、教与评分离;培训内容过时、培训过程存在形式主义。教研工作停滞不前,效果差强人意。
        (三)发展滞后,缺乏教研保障
        有学者研究指出:“ 一个国家与地区教育的好坏,关键的是政策的引导与法规的保障。”传统的教研模式难以满足教研工作的需求。改变以电教设备为主要教研的旧模式,建立以微课、翻转课堂、线上课程、创新工具为主要教研的新模式,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教研。
        
二、理论基础
        1.智慧 深度 协同
        以“空中课堂”为依托,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教师提供教研和展示的平台。分年级分学科分项目进行协同教研,挖掘教学中的特色,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与评价。中澳师生通过云课堂、云连线、云平台,进行团队研磨、 项目学习、学科渗透,提高协同教研效果。
        2.空中课堂
        空中课堂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时进行交互讨论,教师能够参与教学研。我校的“空中课堂”是指跨越时空限制,与澳大利亚本土高中进行的在线课堂、在线观摩,还原了真实情境、共享了优质资源,促进了教师的有效观察和反思,形成了教学研常态化。
        3.教师成长
        叶澜教授《教师职业特点和专业发展》定义了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利用过互联网的互动平台创设教师跨越时空,与澳洲本土教师共同谋划专业发展模式,创新了教师培养范式。通过结对协同,学科教师建立结对小组;主题协同,中澳教师就同一内容进行设计和教学;评价协同,通过目标导向、自我反思和过程考核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动力。
        
三、基于空中课堂”的教师成长范式实践
(一)基于空中课堂,谋划专业发展
        1.课程开发,设计课程教学计划
        全球化学习项目是由昆士兰教育国际处与我校共同开发,我校学生与澳洲学生深入沟通,共同参与的全球化合作学习。目标是学生将通过个人的快速头脑风暴、团队的有效协作,获取关于项目规划、会议准备、资源获取、数据集成、报告准备、团队评估等技能。我校教师在全球化项目中与澳洲教师共同切磋教学方法,从课堂观摩到在线研讨,开展头脑风暴式思考,进行全新的教学研体验。
        2.共享资源,提供线上研讨交流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通过网络数字化学习空间,学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学生使用APEX、EP、QUIZLET软件自主领取学习任务、查阅学习资料、完成作业自动上传,扩展学习空间和延伸课堂教学。
        3.明确任务,培养多元理解价值观
        通过多种平台,实现着开放、多元的语言交流、思维认知和社会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展示活动的课程。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让学生理性认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开放、包容、平等、互相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
  (二)基于空中课堂,有序专业发展
        1.课程实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试图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立足于全球化社会的能力,促使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或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处。我校和澳洲本土高中合作开发国际理解课程,编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时间安排和内容设置。共同开发的课程有《英语交流》《解诗歌意象 品英语美丽》《借力英文名著 点亮写作之路》《QCE数学》《QCE物理》《QCE经济》等,旨在帮助学生用英语学习学科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和民族视野的中学生。
        2.项目开展,提供在线教研平台
        英国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的先驱者德里克希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包含着双重含义,理解和共鸣。该项目旨在引领学生探讨世界在未来20年即将面临的问题,就某话题开展合作交流,辨认全球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通过学科在线教研,形成“分享、互助、共赢”的教师社群,引导学生在项目中进行研究和展示。《英语交流》课程共同开发“广告设计”,学生通过小组视频、个人绘画或者海报等形式定制广告,推销产品,进行产品汇报;《解诗歌意向 品引语美丽》课程合作完成“诗歌公共演讲”,学生进行PPT展示和演讲。数学学科画函数图“设计产品Logo”、物理学科撰写“物理电磁感应”报告、经济学科“经济生产值概念”制作彩纸环活动。在项目开展中,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改善和优化了当前的教学模式。
        3.学科渗透,培养全球公民视野
        2016年中国核心素养研究课程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中国学生要具备国际理解素养;即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多学科渗透教学是跨越学科界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知识的同步增加和综合能力提升。
        共同开设了生活数学,更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思考今后的职业规划,如运用数学的原理进行设计、画图、调查问卷等,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关。物理更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解决汽车碰撞问题,用能量做过山车实验,用热能设计烧烤实验等。更加注重思考,让学生设计实验主题,提出假设,采集数据并分析,最终形成报告。经济让学生对经济概念有大致的认识,可以对其进行描述和举例,并通过经济学原理解释分析经济现象,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下表为采取学科渗透的不同阶段具体途径和效果。

(三)基于空中课堂,推动专业发展
        1. 目标导向评价,完善教师培养
        在学科主题的空中课堂中,教师要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教师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注重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保证了学生和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都有任务,如学生的展示等。通过每周的学科例会,探讨在线课堂和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教师需要填写项目完成清单,并完成项目评估报告。教师共同研究课程与评价,以评价辅助教学。
        2. 自我反思评价,提高内驱动力
        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外延伸中,这就需要教师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涉猎相关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填写课程观摩记录表,记录与“结对教师”的交流,撰写反思日志,有效观察教学实践。与学科教师共同切磋教学技巧。学科教师进行学期汇总,对一阶段内的工作加以分析和研究,反思教学的过程,深入进行对话,得出改进方法与措施。

        3. 过程考核评价,提升专业发展
        评价是空中课堂在线教研中不必可缺的一个环节。注重评价过程,关注教师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结果,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责任等方面考察在线教研的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通过翻转课堂、微课视频、共享空间等方式,教师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并实现了资源共享。核对项目清单的完成情况,横向上扩宽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纵向上将评价结果延伸到项目之后,把评价和提高教研质量关联起来。
三、基于“空中课堂”提升专业发展的体会
(一)驱动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需要
        “空中课堂”研训中的重要环节是我校教师和澳洲本土教师一起聆听专家的解读。共同学习课程开设、学分设定、选课走班、校本教材、课程评价、学科测试标准及实施等内容。经过系统培训,参与的教师对于各学科的课程大纲有了整体认识,教师需要编写校本教材、设计教具、组织教学活动等。借助在线平台,和澳洲教师共同设计教学、编写材料,带来了持续发展动力。
        (二)满足教师共享优质资源的需求
        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是学校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空中课堂”,师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研的线上交流与研究。教师收获了课程开发、校本研修能力,提高了教育研究能力。我校教师发现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缺乏提升思维的引导,给学生发挥空间较少,而澳洲教师在思维培养方面的探索值得学习和研究。
        (三)促进教师构建教研协同的发展
        基于空中课堂,我校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围绕真实的教学实践,以协同为指导,整合各要素信息,探索适合的教学。通过协同学习、团队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效能。学科教师在参与国际理解课程的教学后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熟练运用远程教学资源、设备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科专业素质和英语交流能力。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改革掀起滔天巨浪,不仅影响着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空中课堂”的模式打破了时空的束缚,为教师们开辟了学习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教师在教研中具备了多元发散思维能力,参与“空中课堂”的教师提升了国际化视野,并在跨文化的沟通中传播了中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双方互相学习、借鉴,提升了教师的教研力和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力。




参考文献:
1.Th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Office of Queensland (2017). English Curriculum Statements 2017 of Queensland.
2.杜静,颜晓娟,政策群视阈下的21世纪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改革及启示[ J]. 比较教育研究, 2014(10):43-49.
3.李俊堂,陈玥.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化运动”:产生、演变及特征[ J]. 外国教育研究2014(10):4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