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菊芳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 杭州富阳 311407
摘要:一位学生来访者因无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来到咨询室,自述孤独、委屈、无助。由人际关系展开找到了问题背后的重重原因:父母离婚、遭遇性侵犯、改变抚养权等。咨询师认真开展资料收集,运用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人际关系中的自卑心理,情绪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自卑,人际关系,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一、来访者人口学资料
小张(化名),女,17岁,高一学生。
个人成长史:父母在她6岁的时候离婚,和父亲住在一起,之后她的父亲又结婚并且生了个儿子。母亲自从离婚后就到外面去做生意了,很少回来,也很少过问,一般是暑假回来的时候,会接她去住,等暑假过后又把她送回父亲的家。
精神状况:自述进入高中后,没有好朋友,很孤独,有时想着想着会失眠,白天听课不太打得起精神,主观上觉得痛苦、孤独、迷茫、无助。
身体状况:总体上说身体还可以,就是胃口一直不太好,有时候想多的时候会失眠,快到天亮的时候才睡会儿,所以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不太能集中注意。
社会功能:进入高中后,希望在学习上有个新开始,好好努力的学习,但无法集中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一般;没有很好的朋友,和同学之间关系一般都只是见面打个招呼,比较孤独。
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与班主任,同桌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班主任反映:该生很听话,对人尊重,没有主见,同学关系一般,不太有很亲密的朋友。
同桌反映:其实她人很好,没什么脾气,别人说什么都行,但是这样的性格让人感觉拘束,不真实,很没劲。
心理测量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总分180分,其中单项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3.5分,抑郁2.4分,焦虑2分,敌对2.5分。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8分,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9分。
二、主诉和咨询师的观察分析
1.“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班里基本上没有能谈心的好朋友,这种状况其实是从初三开始,进入高中以后想好好的交个朋友,相信只要自己多付出,肯定能交到好朋友的。于是对同桌很好,什么事情都听她的,可是即使如此,有一天同桌还是和自己说,不要做朋友了,因为和她在一起特别没劲。来访者很伤心,表示愿意改,只要能和她继续做好朋友,可同桌彻底不理她了,并且还换了位置。每次看到班里的女同学成双成对的一起吃饭,很羡慕。觉得班里的任何一位女同学都要比自己优秀,她们都是无忧无虑。而自己却是这么的卑微,做事战战兢兢。自从和同桌换位置之后,更加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糟糕的女孩子。
咨询师观察分析:来访者扎着一根马尾辫,眉清目秀,皮肤白净,衣服整洁,说话文文静静,来心理辅导室时很小心翼翼。说话思路清晰,而且很有礼貌,这样的性格一般来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同学关系问题。正如一个人的自卑是有原因的,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是有理由的。她存在人际关系不好的情况,一定是有性格或者其他的原因。
2.“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在乎过我”
很自卑是因为连爸爸妈妈都不在乎自己,别人肯定更加看不起自己,父母因父亲的出轨在她6岁的时候离婚。妈妈当时很生气,在离婚的时候就要了房子,把她留给了爸爸。之后她父亲再婚,继母对她也还好。父亲因为忙于工作,不会关心她的心情,只知道给生活费,她更加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母亲自离婚后就到外面去做生意,很少过问她的情况,有时暑假会接她去住上一段日子。有一次妈妈突然说起,想要把她的抚养权要回去,说以后就是再婚也不想生孩子了。如果愿意跟她,至少以后老了有个孩子会照顾她。她把这件事和爸爸商量了以后,爸爸没有挽留立即答应。当时她非常痛苦失望,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渺小,爸爸妈妈在乎自我的满足远远超过在乎她的感受!
咨询师分析: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学说中指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要,爱和自尊得到满足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在本个案中,家庭的破裂,特别是父母亲对她爱的表达的缺失,造成了她归属感的缺失、自我价值的否定。只有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才有价值。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她那么在乎自己的同学,在乎的可以没有自尊,她只是想证明自己被需要、找到归属感。
3.“我最亲近的人把我当做发泄欲望的的工具”
(1)父母离婚之后,经常到姑妈家里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表哥家,读五年级的表哥对自己说,一起玩个游戏,但是要把衣服裤子都脱掉,什么都不懂的她照做了。结果被表哥强行发生了性关系。当时只知道很痛,但是想到以前爸爸妈妈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玩这样的游戏,所以没在意。直到小学五年级时,又一次重复那个游戏,她突然明白了这件事的性质,大哭了很久很久,表哥好像很害怕,之后就不再找她了。
(2)曾经在姑妈家,有一次姑妈白天上班,姑父露出自己的私处,故意让她看到,她当时很害怕,就走开了,并且说如果以后还要这样的话,就不到姑父家了。之后类似的事情也没有再发生,但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很恶心。
(3)每年暑假妈妈会从外地回来,会接她去住几天,同时还有妈妈的男朋友,因为当时自己还小,就和他们睡在一起。有一次在半夜的时候,那个男人把手伸进了她的裤子,醒来后大叫,当时她妈妈以为是被虫子咬了,说了几句后就顾自己睡觉了,后来她始终都没有对妈妈说过这件事,她不想妈妈再受伤。
在叙述这几件事的时候,一直很平静的她,哽咽不止……咨询师抱了她很久没说一句话。
咨询师分析:如果不是长久积压的痛苦和委屈,要说出这些事需要多少的勇气啊!那么多偶然的事都会发生在她身上,或许会认为是她运气不好,可是仔细分析,觉得这是不奇怪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的父母亲的为人是不够自重的,对小孩子的教育是粗心的,不负责任的。他们没有给小孩子撑起那把牢固的保护伞。或许来访者能够说出来,从此不再一个人独自承受,本身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最大的解脱。
三、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的确立
根据临床收集的资料,来访者思路清晰,语言有条理,自知力完整,主动咨询,人格和社会功能完整。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所下降,但有明显诱因:复杂的家庭问题,特别是转变抚养权时父亲态度的冷淡。情绪不够稳定,整体心理状况较差:敏感 、孤独、自卑、迷茫;由心理问题而引发躯体症状:有一定的睡眠障碍,胃口不是很好。症状已超过3个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认知;克服人际关系中自卑,懦弱的问题,增强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实现心理健康,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咨询师认为应采用综合性辅导策略。要帮她走出心理阴影,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努力。通过大家的关心,让她感受到爱,获得安全感,重新审视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咨询师认为很关键的是要帮她纠正错误的认知,解开三个心结:
(1)父母亲离婚以及后来对她的不够关心并不能表示父母亲不爱她,只是他们做的不够好。
(2)那些关于性的经历,确实带给她巨大的伤痛,她是其中的受害者,但不是她的错,更不能以此说明自己的卑微,恰恰相反她之后隐瞒的态度表明了她的善良和纯真(但是不支持)。如果要后悔,最多也只能埋怨自己年幼的无知和幼稚。
可以憎恨这些无知的可恶的行为,但是不能用他们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对自己未来的幸福是不公平的。
(3)宽容、大度、豁达是人际交往中很好的品质,但是前提是平等、尊重,如果为了朋友而宁愿失去自尊,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是不会长久的。
3.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四、咨询过程顺利开展
1.第一次咨询,建立关系
询问基本情况,让来访者尽情倾诉,了解她的生活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收集临床资料,并探询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下是第一次咨询时咨询师的观察以及和来访者的一些对话片段。
来访者:“老师,我其实想了很久了,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你说,一直没有勇气来找你,但是今天听了你的课后,我觉得我可以对你说,你肯定不会看不起我的。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时间,我想和你聊聊。”
从她的话里可以看出她可能真正想和咨询师交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际交往问题,而是她不满意自己,否认自己。正如一个人的自卑是有原因的,一个人不受欢迎也是有理由的,为了交个好朋友,可以这么的没有原则,可以这么的委屈自己,即使委屈了,也没有去责怪别人,而是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为自己太糟糕。或许正是这种没有自我的交友方式,让她没有了朋友。正如她的同桌的说法:“你太没劲了,和你做朋友让我感觉很假。”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女孩子那么自卑,那么否认自我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她的状况。
咨询师:“你一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看出来你很沮丧,很委屈了,为了交个朋友你付出了很多,可结果依然是没有朋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这样的尴尬?因为从常理上来讲,这真的不符合逻辑”。
来访者:“害怕,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一直都在顺从,没有原则的顺从,别人说什么我都同意,害怕和别人意见向左,担心会失去支持。时间长了,可能朋友都会觉得没劲,甚至会想到我很虚伪,或者是不是有所企图。”她想了很久,给自己找到的答案
咨询师:“可能吧,你似乎也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可老师也很困惑,老师看起来你是个很礼貌谦和的孩子,你为什么总觉得别人会看不起你,而用几乎讨好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呢?能不能和老师说说在哪些方面别人会看不起你?”经过引导来访者说出了她小时候的经历,说完的时候泣不成声。
了解情况后,咨询师给她做了心理测量,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理解为什么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其实是因为内心对自我的否定。认为自己不配被人爱,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主见,没有原则。双方一起确定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其纠正对自己错误的认知。重建自我认知,引导来访者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多角度地看待所经历的事情,全方位地重新省视自我。
2.第二次咨询,认知调整
主要运用通过认知调整,改变她的不良认知,树立自信心,让她理解这样几个方面
(1)从伤痛中收获成熟的果子
首先,无法抹去过去的经历,但是要努力的抹去它带来的的伤痛,与其让这种伤痛和憎恨滋生发酵腐烂,还不如洒脱的对过去挥挥手,勇敢的追求未来的幸福,不要用过去的失误,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才是最不值得的牺牲;
其次,在这件事情中,要吸取教训,学会自我保护,珍惜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在安全的环境中和男性交往,并且经过这样的伤痛,将来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自己会更理智,更成熟,或许这是这个伤痛过后带给自己的最大的财富;
再次,曾经信任过的亲人利用了自己年幼时的无知剥夺了自己童年的快乐,但是这不是自己的错,在心灵上依然是一个纯洁的女孩子,丝毫不会比周围的女生逊色。
来访者表示要接受有这段伤痛经历的自己,经过这段经历自己虽说身心受到了伤害,但也从伤痛中收获了许多财富,让自己可以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会更加坚强而努力地走以后的路。对于现在自己的人际关系,来访者认为老师的分析很有道理,就是因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所以才会处处小心谨慎,委曲求全,这样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以后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要抬起头来,开始自己正常的人际关系,要宽容大度,换位思考,更要重视自己的感受,问问自己的需要。对于伤害过她的人,经过认知调整,来访者表示,与其记住他们的可憎面目,不如将这些精力放在为自己争取更幸福的未来的事情上去。
(2)自信勇敢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友情
针对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主见的问题,进行了行为疗法,主要是布置作业,要求在回到班里之后,和同学相处中,一旦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时候就奖励自己,而如果没有做到的话,那就用手腕上的牛皮筋使劲的弹自己,并且要把次数记录下来,下次来心理辅导室的时候交给咨询师。来访者表示这种方法很奇怪,但是自己试了之后有效果。
(3)爸爸妈妈请给我勇气和力量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来访者的一些细微动作会泄露她内心的情绪体验,应适时地给予反应,这对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和咨询效果都有影响。社会支持系统对咨询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作用。所以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之后一是联系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分析来访者的情况,争取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咨询师给她的父母亲打了电话,主要核心的意思是要他们学会对女儿表达自己的父母之爱,多关注女儿的心情,多了解她的内心想法。
3.第三次咨询,辩驳对话
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来访者进行辩驳式的对话,让来访者明白: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如何爱的父母,所以原谅父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与其恨他们,还不如现在开始享受他们因为后悔而给你弥补的爱
4.第四次咨询,适时引导
针对来访者非常担心自己的处女膜的问题,认为这件事也是让自己特别自卑的一个症结,咨询师在表示理解的情况下,给予了一些引导,同时建议如果实在无法释怀,也可以到医院做处女膜修复手术。
五.咨询效果及时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经过约四周四次的治疗,来访者来告诉咨询师,当分析明白问题之后,感觉轻松多了,现在和同桌以及前后桌同学关系挺好,同寝室的同学关系也较和谐,不过和别的同学接触还是不多,但是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和所有的人都很热络;当前家里的情况是:考虑到妈妈和后爸不再想要小孩,所以和他们住在一起,继父因为没有小孩对自己也很不错,感觉找到了自己的落脚之处。偶尔会去一趟爸爸家,因为去的少了,大家反而很亲热,对现状自己觉得满意。
2.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性格开朗多了,以前很少说话,唯唯诺诺,现在好像阳光了很多,同桌反映和她交往有了真实感。
3.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情绪症状得到了改善;能够和同学愉快相处。本案例咨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炳南;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9年01期
2.胡芝;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2017年10期
3.田忠慧;“合理情绪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15年13期
4.吴爱兵;阳虹;试论认知疗法在心理辅导运用中的局限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