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于凯华 张巍巍
[导读] 小学生天性活泼,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
        于凯华   张巍巍
        周口市纺织路小学       周口市   466000
        摘要:小学生天性活泼,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因此利用游戏教学法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进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课堂;应用;策略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只要运用得法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了解不够,或者是缺乏相关教学经验,以致在应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游戏时间控制不好影响教学进度、小学生过于兴奋影响课堂纪律等问题,最终未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其教学效果。首先,应当遵循适用性原则。小学生的求知探索欲非常旺盛,他们对很多新奇事物都有着莫大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点、心理特点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从而实现游戏教学的目的。其次,应当遵循创新性原则。小学生虽然喜欢玩游戏,但是若教师每次课堂上都用同样的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难免会让其失去新鲜感,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此时其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会大大降低,游戏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获得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游戏进行适当的创新,这样才能给与小学生一定的新鲜感,让其对游戏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最后,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也就是设计的游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借助游戏启发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这样的游戏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极为有益。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游戏教学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让其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因此很受小学教师的欢迎。为了确保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游戏道具、制定好游戏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好游戏教学的控制工作,特别是在时间方面的控制。良好的游戏教学准备既能帮助教师控制好课堂教学进度,又能确保游戏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学最为根本的目的仍旧是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和准备时应当将游戏教学的落脚点放在教学上,尽量利用游戏来降低小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难度,促使其更好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的教学为例,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就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积木拼搭”游戏,让小学生一边进行积木拼搭一边观察,借此来培养小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在游戏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正方体的小积木作为游戏道具,还要设计好游戏组织方式,比如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或者是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并且预设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这样才能确保游戏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小学生的目光迅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因此,课堂导入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迅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而游戏活动恰好具有此特点。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来获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课《影子的游戏》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手影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自己表演一些手影游戏,然后再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行设计不同造型的手影呈现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方式,还能迅速吸引其目光,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子”这一学习主题上,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三)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同时也是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与抽象思维能力相比,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因此在游戏中引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不仅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其利用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来理解相关知识,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1课《蔬果变变变》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实物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一些蔬果造型作品带到课堂上,让小学生猜测该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蔬果,借此激发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常见的蔬果带到课堂上,并且让小学生也自行准备一些蔬果带到课堂上,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一个“蔬果大变身”的造型游戏,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帮助这些蔬果变身,让其成为有创意的作品。通过该游戏既能激发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其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美术教学效果。
        (四)利用游戏活动巩固知识掌握效果
        事实上任何科目的教学,其最终目的都应当是让小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因此,教学不是单纯让小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学会这些技能即可,还要让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样小学生才能应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单纯利用习题、课后作业等训练方式来增加小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虽然学会了某些知识和技能,但是却不会用,或者是用起来非常生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巩固小学生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果,借此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教学为例,小学生需要熟练记忆这些表内乘法口诀。如果教师让小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在小学生不主动的情况下,他们对这些乘法口诀的记忆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利用这些乘法口诀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一些小卡片上分别写上“”、“”等不同的乘法算式,在另一些小卡片上分别写上9、16等答案,然后将这些小卡片分给每个小学生,然后教师点到一名小学生他便站起来说“我是,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9”的小学生就站起来说“我是9,你的朋友在这里。”通过这样的游戏来帮助小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巩固其对这些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要注意遵循相应的原则,还要做好游戏设计和准备活动,并且合理运用游戏活动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掌握效果等。当然,教师还应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游戏教学应用方法,这样才能持续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65-66.
        [2]李松丽,李同心,王艳珂.循证视角下小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3):76-78.
        [3]钱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33):50.
        [4]牟春阳.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