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鹏
达州市通川区西外镇中心校 635002
摘要: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帮助小学生分辨对与错、是与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同时应增加与家长的沟通频次,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道德观念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而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行为习惯是内化于学生主观意识之中的,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从客观环境的建设入手寻找教育策略,以此帮助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环境,利用客观环境的指向、约束与影响作用协调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德育价值观念建设奠定了具体化的行为意识基础。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小学班级管理是长期存在的一项教育工作内容,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效果方面,可以看到,学生的纪律意识能够较快地建立起来,一般情况下都能够与同学进行积极互动,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并为班集体争取荣誉。但是,除了效果之外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具体的小学班级管理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只是缺陷所呈现出的形式并不完全一致,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比如,有些班级的学生可以与其他班的学生成为好朋友,但与本班同学在一起时明显没有那种热情,只维持着一种最基本的同学关系。虽然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圈在本班,只能与本班同学交往,但这种情况显然也不是寻常的,说明班级凝聚力出现了问题。还有的学生平时机械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看似行为规矩,但精神状态死气沉沉,没有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意愿;或碰到突发事件缺少主观能动性,被动等待教师的决定或新的非常具体的班级制度出现。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班主任有必要优化既往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关心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单纯依赖学校教育,还要注重家庭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培养,难度是比较大的,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校结合,不应当只依靠学校教育,还要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孩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在检查之后签字,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达到使学生重视作业的目的,还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家长也要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监督和培养,进一步达成家校结合教育方式的共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所以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给父母进行良好家庭教育指引正确的方向。
(二)与学生约法三章,发挥班规的约束作用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为了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设,还可以利用外力制约的方式,通过制定符合良好行为习惯准则的班级班规的方式与学生“约法三章”,让学生在履行班级规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班规的方式强化班规的民主性,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地遵守班规、执行班规,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监督,最大化地发挥出班规的约束作用。在常态化的班规约束过程中,学生将潜移默化地形成符合德育行为准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提高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能力。班规作为行为准则的具象化条例,能够使正在形成德育价值观念过程中的学生对良好德育行为习惯产生具体的认知,从而实现行为的约束。例如,在班级规定对个人卫生习惯与班级卫生建设方面的约束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存在的班级条例更加注重自身班级座位周围的卫生状况与班级的卫生状况,并自发地维护个人与班级中的卫生,展现出较好的卫生建设习惯。在条例的常态化约束下,学生将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切实地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在社会生活中去。
(三))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班风,还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成长。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班主任要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民主化,也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加入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还可以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达到目标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奖励,在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积极性的同时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想要较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乃至开创出班级管理的新局面,就必须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真正从班级整体的角度加以考虑并采取行动。只要能够在把握住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成长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袁丽敏.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智慧,2018(31):37.
[2]李刚刚.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华少年,2018(26):124.
[3]张娜.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N].发展导报,2017-12-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