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东
青海省海东市查汗都斯乡西滩小学 青海 海东 811100
摘要:小学教育是个体接受各种教育的起始阶段,其对学生此后的思维意识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越来越合理,小学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自身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的理解各种知识的内涵。此外小学安全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在生活之中面对的安全隐患并对常见的安全问题处置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强化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论述了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能够使小学生较早的认识生活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观,形成有效的安全意识。小学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强化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了解,并解决现阶段小学安全教育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小学安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身边安全隐患概述
(一)基础设施老化
小学学校之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例如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等缺乏有效的维护和定期的质量检测,小学生判断和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及时的发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存在的故障和不安全因素,进而导致了小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被学校之中的基础教学设施伤害。
(二)自然或人为灾害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级较小,对各种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环境缺乏有效的认识,导致自身进入到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受到一定的伤害。常见的自然灾害因素是水、野外环境。小学生在独立外出时可能会因为迷路,不了解周边的环境而使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小学生在日常的过程之中对河流、湖泊、暗河等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极易因自身的好奇心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交通安全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危险因素,小学生身材较瘦弱,容易使自身处于大型车辆的视野盲区之中进而造成交通事故。
(三)校园内暴力事件
处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自身仍然处于发育的阶段,无法有效的用理智约束自身的行为,容易被自身的情绪左右进而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目前大部分小学未健全内部安保系统,小学生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之中可能由于种种摩擦而积累诸多不良的情绪,最终造成校园内部的暴力事件,对小学生的身体和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概述
(一)重视程度不足
小学安全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大部分小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开设过相关的课程,因此小学的相关领导和教师对这一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认识。目前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划分为基础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仅仅是片面的讲授教材之中要求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使小学生具备基本的安全风险判别能力和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缺乏压力,小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缺乏足够的动力,整体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教学方式单一
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和执行考验着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智慧与能力,受限于教师自身的认知,其在展开安全教育的过程之中未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理,仅仅采取一些形式上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校采取三种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工作:一是借助编制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教育,未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是否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是同当地的消防、公安等部门进行合作,邀请专业队伍之中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之中开展相关的讲座,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由于相关的专业人士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无法使小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三是举办各种主题的主题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之中了解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自身阅历有限,在参展的过程之中不能有效的吸收和内化主题展的内容。总体上,现阶段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之中采用的方法仍然较为单一,未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学生及家长缺乏安全教育意识
在小学教育阶段家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受限于历史条件大部分家长的自我安全意识淡薄,且对安全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未全面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反而认为其存在一定的“晦气”因素。家长在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时持有一种侥幸心理,对其中的风险缺乏有效的认知,也未采取积极的措施去预防,由此导致小学生学习了家长的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对安全这一抽象的概念缺乏有效全面的理解,不能够正确的看待安全教育这一课程。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自由,因此小学生对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三、小学安全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一)强化安全教育认知,提升专职教师素质
小学家长、教师以及校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面对的不安全因素逐步增多,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对于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领导要重视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依据实际的安全教育实际需要,配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之中应该意识到自身的示范价值,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采用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和意识。教师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执行者,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小学安全教育,因此提升安全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落实小学安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安全教学方式之中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之中,无法切实的提升小学生安全风险的判别能力以及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把握住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危险因素的辨识比赛,利用多媒体设备再现各种不安全环境,使学生对环境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在提升安全教育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辨识能力。学校应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演练,培养学生在紧急突发事件之中的自救和避险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条件模拟各种常见的危险环境,锻炼学生处置常见危险的能力。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过程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收获安全相关的各种知识,提升自身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增强学生家长对安全教育的认识
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要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例如,学校在进行家庭安全教育时,关于“煤气泄漏”问题的探讨中,为了将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必须与家长探讨相关问题。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开设“家庭安全知识讲座”。使学生家长,通过以身作则,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利用家长 QQ 群、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将学校与家长互联,定期发送安全知识文章。使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保护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5,12(22).
[2]郑显东.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20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