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刘陶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改变是必然,现在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刘陶
        重庆市忠县汝溪中学    404328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改变是必然,现在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基本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内容;特征分析;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繁杂,很多不同的价值观开始相互碰撞,各种情绪充斥在网络世界中[1]。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想品德上的问题,价值观产生扭曲,甚至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特征
(一)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开始长高,心理开始成熟,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致使他们还无法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对自己的拥有的权利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要想让学生的权利免受伤害就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法治意识和知识,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守法意识与维权意识,让未成年人可以健康成长。
(二)可以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更需要可以使用权利并履行自己义务的高素质人才[2]。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明确法律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公民权利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建设和谐社会,成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新公民。
(三)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法治与民主的治国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国家的建设工作,这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育下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
(一)注重言传身教,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研究法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行为,用自身作为榜样感染每个学生[3]。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法治教育与其他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法治教育比较抽象性并与实际有较大关联,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通过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要努力研究教材内容,搜集学生生活中会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实施法治的宣传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材结合生活,巧妙渗透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可以掌握教学内容中的法制知识。不要抽象生硬地对学生讲解法律条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熟悉感,激发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地支持和帮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辩论的方式谈论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探索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将知识内化进自身。
(三)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法治教育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常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各种与法律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地法治教育。例如,学生在学习与人身权和受教育权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身权与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以及范围,使学生可以对这两种权利有一个更加直挂的印象,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让学生拥有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由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自己拥有的合法权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法治教学的内容。
(四)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知社会
        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报和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法等知识,让学生在参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法律知识。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法治内容,例如在B站突然爆火的罗翔老师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节选一部分,通过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法律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学习法律常识并思考法律的意义,让学生具备守法意识,避免学生因为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情。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热爱生活,珍惜现在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一定要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法治教育,将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法治素养,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可以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3):34-43.
[2]周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3]王美燕.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特征[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42-243+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