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强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甘肃 陇南 746000
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如期而至,在考试之前,就在班会课上提前吹风打气,由于这次月考试题是北校联考,试题比较难,勉励学生认真做好复习的同时,准备考糟的心理准备。等到成绩公布,果不其然,成绩差的难以置信。
对此成绩,从班级纪律,学习氛围,学生心理做了深刻的反思,并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就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专门针对临界生了解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问题。
为何这次成绩考的不理想,学生说出了几个原因,一是心态不好,心浮气躁,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一直处于浑噩的状态,每天机械地听课,写作业,感觉一天什么都做了,但是没有真正的掌握;二是对考试不重视,准备不充分,在考试前,已在班上提醒,本次月考是北校联考,试题比较难,抱着必败的心态,成绩肯定就一团糟;三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一遇到难题,就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成绩一塌糊涂;四是信心不足,有厌考的情绪,怕考下来成绩不理想,老师批评,父母责备。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1.平时多鼓励。多强调客观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失分点,与自己复习的状况结合。比如,有一类同学,作业不按时教。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就要告诉他:“你看看,你复习到的章节,相关题得分是多少?没复习的,一分不得,也不用怕,因为我们还要复习,到时候这些也许看起来有点避重就轻,但是在这个时期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只是开始,只要好好努力,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考到好的大学!”
2.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定下自己的目标。学生在开始的时候都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高的,要进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家一流学府深造。因为这不是教学生自欺欺人,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因为只要努力奋斗,一年的时间足够成就理想了!有时候觉得这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但这件事必须由老师推动,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自己能行。
3.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刚上高三的新鲜感和紧张感支持着每一个人,自习课变安静了,中午打球的人少了,课上专注的人多了。
这些都来自于老师和同学这些外在的因素,那学生渴望的、真正的、持久的动力就要来自于自己,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复习成果”。不能一次的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的理想有所动摇。
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心劲十足。但是“当秋天来临,树叶纷纷落下来的时候,人也开始变得浮躁起来”——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在同学中至少不像开始时那么拼命了。“戒躁”是这一时期首要任务,谁能在这一时期踏实下来,静下心来,谁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所以在这一时期多安排统练,让学生在考试中,收心,潜心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里又要防止两种情况出现。
其一,学习被考试牵着走,复习陷入被动。学生很重视每一次考试,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比如周四要考数学,于是周一、周二、周三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数学上,原本安排的其他学科的复习都被迫让路,两周不到,复习计划被打乱,陷入被动。这就要求老师在同学中强调加强计划性的重要性,强调主动复习、不搞突击,强调淡化分数、重视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
其二,连续考试,没时间消化。所以,引导同学利用课余,挤出时间,分析试卷,查找漏洞,总结归纳,这才是重中之重。
4.正确引导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高三学生一大部分压力,来源于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左右着许多家长和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特别大,有些学生坦言不愿进家,不愿面对父母,尤其是不能听父母的唠叨。父母有时的教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为此在召开家长会时,我把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后续效果非常好。通过活动缓解压力:在复习迎考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利用好体锻课,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做到一张一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取得优良的成绩。经常鼓励学生下午放学后或早上起来去跑步,或者饭后在校园里散步,另外让班干部适当组织一些例如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周末也可利用适量时间来进行打球、聚会等运动,课间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学朋友聊天开开玩笑,听听音乐等,放松自己,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5.对班级布局做出一定的微调。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四类,优秀生,普通生,临界生和落后生。把临界生和优秀生分配到一起,实行承包制,一个优秀的学生承包一个临界生,让优秀生督促临界生的学生态度和学习习惯,有问题请教优秀生,学习优秀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稳步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