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钰君
[导读] 现阶段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课程不断改革,
        王钰君
        云南省玉溪市第十六中学     653100
        摘要:现阶段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课程不断改革,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中,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社会责任和科学思维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让他们真正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生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引言:
        素养是人的基本的一种道德修养,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加强教学动力,可以使学生具备处理实际问题、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现阶段教育现状分析,在初中生物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学理念,熟练掌握生物学习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整体提高学科素养。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命观念
        从广义的角度来谈生物学,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倾向于把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一种生命的科学。生命观念一般指两个部分,一是存在生命的物体,二是人们对于它的态度,也包含对自己本身生命的认知程度。通过研究生命现象、进而掌握生物学内涵,同时也就能理解生物的基本属性,如多样性、统一性、适应性等,使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合理有效的生物学科的学习。
        (二)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学生在看待事物时其具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以及具有充分的依据。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对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教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生物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物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并勇于发现新的事物,对生命能够进行探索、研究。
        (三)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强调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生命进行研究和观察。生物学科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观察、不断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各种问题,能够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思考和探究。
        (四)社会责任
        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和农业生产、生态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国民健康等民生问题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

通过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再结合当地的农业、环境保护等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主人,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通过具体实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很多环节相当于是结论,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验过程来验证这些结论,在开始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对自己要做的实验、涉及到的器材等进行了解。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深入了解生物这一学科的过程。通过自主实验,学生不但更加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谨慎细心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微观世界。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细节,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准备完善的方案让学生在自己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深度参与,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成功或是失败的实验不断总结经验,理解所有结论论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达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
三、社会责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创新
        为了让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课堂教学基本以知识讲解为主,很少涉及课外知识,更不用说和社会实际相联系。而初中生物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教师要抓住社会生活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来进行教学。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各种和社会相关的主题,如土壤肥沃和松软离不开蚯蚓的功劳,大多数可爱精致的水母实际上是一种有剧毒的腔肠动物,哺乳类动物和人类最相似,最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一些动物捕食、寄生、共生、竞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如果自然界中没有捕食会怎么样,寄生现象和共生现象有哪些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界中动物间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有生存权利,每一种关系都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将生物学知识和社会自然相联系,进而优化教学设计。
四、注重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在开动脑筋和推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初中生物教师要对生物教学难点进行整合,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明确生物核心素养规划,体现生物学科特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推理,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懂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以及自我存在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张艺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浅析[J].东西南北,2019(23):92.
[2]李中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J].情感读本,2019(33):82.
[3]邵和义.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