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农村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罗福刚
[导读] 农村小学生因为自身、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原因
        罗福刚     
        贵州省兴仁市第九中学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62399
        摘要:农村小学生因为自身、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语文基础较差,成为语文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的学困生。农村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策略,帮助学困生向优生转化,让其在学习方面“脱困”,真正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教育理念
        一、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学中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少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属于积累性学科,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大量读写,课堂时间不足以支持学生获得丰富语文素材,所以很多学生在作文和阅读理解方面存在障碍。学困生不会展开课外阅读,部分学困生甚至连基本的课堂作业都难以完成,态度和行为上的消极应对让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艰难。其次,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年龄皆不成熟,自觉性不高,课堂听讲效率不高[1],对教师所讲内容未能充分理解吸收。学困生更倾向于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字词等,写作文时甚至需要模仿作文选,写日记或作文有时就像记流水账,这主要是因为其阅读量不够,词语积累量较为匮乏,语言应用不恰当。
        (二)家庭原因
        首先,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未发挥。农村小学中的很多语文学困生都是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和祖父辈长期生活在一起,祖父辈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对孩子过于宠爱。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校,家庭教育较欠缺。其次,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学习无多大作用,不认为孩子能依靠学习改变命运[2];部分父母奉行“棍棒教育”理念,倘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分缘由先暴打一顿,这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抵触等等,这些理念都存在一定问题。   
        (三)教师原因
        首先,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改进。农村一些教师依旧是“分数论者”,其较为看重学生分数,用分数将学生明确划分为差生和优生,优生获得其更多关注,以分数为依据安排学生座位。学困生在机械式课堂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认为教师已经放弃自己。其次,教师教学方法有待多元化。农村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基于师本理念展开教学,其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也毫无新意,不能对学困生产生吸引力。有些教师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部分教师的教案创兴性不够。


        二、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学中农村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一)学生的转化措施
        首先,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困生的兴趣点去引导其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例如教师向学困生讲解远古人类通过打绳结方式记录事情,然后慢慢过渡到用文字记录事情,通过讲解文字的发展史引起其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指定阅读书籍,阅读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尤其是让学困生进行分享,提高其主动性。其次,指导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困生的反应,倘若其脸上或眼神中表现出困惑,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就应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将其关注点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教师鼓励学困生多阅读名著,尤其是名人名言或是优美句子的诵读,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素材。
        (二)家庭方面的转化措施
        首先,创造和谐家庭学习氛围。教师多和父母沟通,让其认识到家庭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和父母共同配合完成学困生的转化,督促学困生在家庭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其次,更新教育理念。家长不能认为孩子教育和自身无关,倘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还应从自身进行反思;家长应肯定知识的重要作用,并对孩子进行引导,还可以用自身经历向孩子讲解学习对未来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师方面的转化措施
        首先,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教师应重视学困生的学法指导,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意识到学生作为个体有较大差异,所以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对其的看法足以影响其对该学科的喜好,教师需多用语言或眼神等鼓励和肯定学困生,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激起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其次,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基于生本理念展开教学,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可实施小组讨论学习、多媒体教学、户外实践教学等。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某一种植被,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作文。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学困生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不足、口头表达不够顺畅、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障碍等。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学困生自身、家庭和教师都存在问题,基于学困生的成因制定的转化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能改变学困生学业不良、学习障碍的现状,促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丰富语文知识,发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变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学周刊,2019(06):110-111.
[2]周红艳.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45.
[3] ]杨生林.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