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浅析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廖琴琴
[导读]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已散发到世界各地,
        廖琴琴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心小学843000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已散发到世界各地,很多外国人都前来学习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目前在很多小学,都已经开设了国学教育的课程,其中就包括国学经典诵读课。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课堂并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教学需要讲究策略,我们需要进行哪些形式上和策略上的改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实行国学教育在近年来饱受重视,人们对国学教育的理解也在加深。过去我们对于西方文化的重视过多,以至于忽略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伴随着中国的强大,人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提高国民素养,要从小学生做起,所以国学教育进入小学课堂,让学生们理解和吸收民族智慧,是一项重要举措。
1.当前国学经典诵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材的选择
        由于我们国家的国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事情还处于探索时期,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和最有效的机制。目前小学语文的国学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统一有效的教材,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只是单纯地把一些经典故事拿来给学生诵读,甚至不加以解释,方式生硬,很多学生读完了文章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只进行了形式,并没有太大效果。尤其文言文与现在的语言方式有很大区别,学生很难理解,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目前小学国学诵读教材进行研究和筛选是最重要的任务。
1.2教师的国学素养不足
        由于在这一代教师的学习生涯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学素养的熏陶和学习,所以他们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也并不高,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很难对学生进行过多拓展和讲授,甚至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掌握都不深刻和全面,给学生讲授时含混不清,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难以达到课程的目的。
1.3课程的设立缺少支持
        无论是从学生、老师还是家长角度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支持国学教育课程的开设。

学生觉得对成绩的提升没有帮助,没有上课的兴趣,老师觉得耽误课程进度,有这些课时不如多讲几套卷子,家长对于国学经典诵读课也抱怀疑态度,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即使最后课程进行了,也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最后甚至就不再进行,成为一个空壳,这也是这类课程一直没有进展的重要原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2.1科学地选择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庞大,需要用心地研究和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进行严格地把控。将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优秀内容筛选出来,对于落后的进行摒弃,在授课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印象,同时也要加以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2.2提升教师国学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国学知识储备,可以自己抽出时间阅读国学经典作品、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学校也要适当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授课时“有话可说”,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至于不知如何回答。同时也在为学生树立榜样,与学生共同进步。
2.3建立国学氛围
        在要求学生诵读经典时,要先建立起充满国学氛围的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普及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查找到的国学相关小故事,让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进行有国学元素的装扮布置,比如水墨画、十二生肖的贴画,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剪纸,在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京剧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和讲解,介绍背景知识,让学生们处于国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到国学的内涵。在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记住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阅读经典的四大名著等书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也可以时刻渗透国学知识,如讲授古诗等课程时,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老师可以对杜甫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播放安史之乱相关的视频资料和讲解。让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深入理解经典的意义。
结束语:
        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早早地接触到国学知识,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这类课程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有效地实施。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让课堂生动、活跃,让学生对国学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充分发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操,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冯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22):19-20.
[2]姚帆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44):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