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蒋凌燕
[导读]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的特点来看,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
        蒋凌燕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阳河完小425100
        摘 要: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的特点来看,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通透,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关键字: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思路
        
        对于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应用的现状,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调查结果还算比较可观。然而,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我国的国学,它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语文不像生物、地理这些学科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语文从小时候就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进入小学后学生就开始真正的学习语文。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许多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不高,在进行小升初考试时会有拖后腿的现象。由于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取主要内容进行答题。然而,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是比较吃力的,这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中心思想的有效办法。其次,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学生复述文章时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这也是理解文章结构不够透彻的现象。针对这些教学中的问题,有目标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先让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文章,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内容上,对学生的训练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有一些老师为了尽快的完成教学目标,将教学进度尽量提前,很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文章。虽然经研究人员调查目前有68%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剖析,但仍然存在32%的教师对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够重视,面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的发展现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调整状态,有所改变。
        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2.1 手绘思维导图
        通过手绘思维导图进行理解文章是小学高年级常用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手绘的思维导图不但简单易懂,而且绘制起来很简单,易于学生操作。在学生进行手绘思维导图的时候一般会选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重点。首先,学生要从文章中提取中心词,中心词的颜色一般采用比较鲜明的大红色。找到文章的中心词后,学生需要将文章中的分支思想提取出来,然后使用线条将中心词和文章的分支连接起来,根据线条的连接形成一个大致的结构框架。学生使用彩笔颜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比较重要的中心词或者中心思想应该用鲜明的红色,而分之思想可以采用饱和度较低的颜色绘制,这样就可以显出思维导图有主有次,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一目了然。学生绘制好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修改,为了避免日后遗忘,学生可以对思维导图增添上自己的理解和注释。


        2.2 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由于小学六年级教育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条件利用软件进行绘制思维导图。虽然学生没有条件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而教师可以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对学生开展教学。当教师对一个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利用软件绘制出工整且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教师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做成PPT课件进行教学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尽量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可以用制作好的思维导图模板引导学生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有了参照了模板就有了绘制的方向。学生必须通过自己亲身探究才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参照老师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无疑是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方式。
        3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师自我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首先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学习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的完善每一张思维导图,试想,如果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乱涂乱抹一团糟,那么学生模仿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学习,通过教师树立的榜样促进学生的成长。
        3.2 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训练技巧
        目前,学生对思维导图绘制没有明确的目标,许多学生不会提取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导致制作思维导图的效率低,质量不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不够得心应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频率。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讲解,使学生看到利用思维导图阅读文章的好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好处后主动的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所接受的知识要比处于被动状态所接受的知识更加牢固。
        3.3 引入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
        教师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指点。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梳理思维的过程中的缺点,学生认识到缺点后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才能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有所提高。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表现欲较强,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地向完成度较好的学生学习和靠拢,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利用还不够完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改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中心,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陈资璧,卢慈伟.思维导图操作书[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01):28.
[2]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J].北京:时代文化书局,2017(11):110.
[3]李越.让概念图走进课堂——概念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