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
贵阳市世纪园小学
【摘要】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语文是此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需要在培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希望有助于提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音;教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后续的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开展素质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是学生时代的启蒙学科,也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后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此时期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其贯穿于教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全方面的培养。素质教学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力,将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投入课堂教学中。
1、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长远发展。开展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素材,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人文思想和精神,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语文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是学生较难体会的内容,通过素质教学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文章中表述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道德素质的提升
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需要传授教学内容,还需要抓住时机,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引导作用,促使日常的自觉规范行为的养成,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二、素质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基础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日常交流和学习工具,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应用学习各科功课,获取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文字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拓展能力的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言的表述与思维的开发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完成理解、使用、辨析词语的能力外,还需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运用能力,达到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课堂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在此阶段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和利用课堂时间,有助于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了解和吸收核心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学生的互动,积极带动学生主动发言,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素质教学的稳定和高效实施。
2、良好的教学氛围
素质教学除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多采用板书的形式灌输知识点,课堂气氛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现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更加现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在课堂中,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起思维的活跃度。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需要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和古诗词,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将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美丽景观等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给学生体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体会文章背后的创造背景,有利于贯彻素质教学。
目前使用的新教材均为研究人员详细归纳和总结挑选出的范文,每篇文章中的文字和描述都是作者自身情感的表达,其表述的内容都是作者对自然感受的表露,是文学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种多样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起含义、思想、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创建与文章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文学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3、尝试多角度教学
传统的教学均为教师传授知识为自主,而现阶段更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则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通过多角度教学模式的展开,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过程中指导其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则作为学习的陪伴者和指导者,在一旁指引教学内容的开展,协助学生重点和难点的总结,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简历基础保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的态度,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重视尊重学生的特性和思想,不能犹豫年龄小就忽略他们的感受,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讨论、评价的环节,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分配,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寻求素质教学的切入点。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阅读是学习新知识,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模式的建立、道德品质的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书本的知识获取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计划将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有效的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手段和新媒体手段,让学生切实的得到感知。这就要就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好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在学校环境下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朗读会、表演会、板报书写等内容,在课外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调查、课外读书感想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景点、历史文化遗产等学习参观,以自身的感受发表感想,书写调查报告等。课堂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书本知识在实际生活相应用、课堂传授和实践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完善价值观的塑造。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属于此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后面的课程学习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将素质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课本知识,同时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体系。通过素质教育可以将原本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导的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素质教育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期培养全棉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家安.小学语文核心素质培育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14).
[2]刘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一代:理论版,2018(1).
[3]李东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2):10.
[4]张占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2019(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