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君
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宝藏,既是历史长河中内涵丰富的文化瑰宝,也使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可以对其中的民族精髓进行认真研究,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使传统文化与教育领域高效融合,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规律入手,挖掘传统文化助力语文教育的价值内涵,使教育工作既在优秀文化的加持下顺利进行,也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积累文化知识以及提升精神文明的同时,自觉成长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既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展现出的丰富文化底蕴,也在凸显精神文明价值的同时,发扬不同于其他文化内涵的中国风格,使人们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同时,积极成为传统文化的拥护者。语文是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素养、探索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提升学习成效的基础课程,为更好建立高质量教育工作,教师应通过传统文化引入,使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底蕴、陶冶情操的同时健康成长。
1传统文化的助力意义
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以及人文思想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不竭动力。小学教育是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积累知识储备、提升认知能力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初期,只有构建加高效的课堂,才能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满足学生学习规律与成长需求。作为以人文性,价值性、内涵性以及延展性为特点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文化内容的引入,既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智力水平,也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以及强化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助力意义,进行授课工作时不能在应试教育观点制约下,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科考试内容中,而是应通过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引入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既增强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也在探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信,并在坚定维护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加长远的发展与传承。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
2.1优化授课方法,建立情境课堂
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只有教师通过合理授课内容的设计,才能更好使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意义。由于高年级小学生思辨能力较强,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并在探索中更深层次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例如,在进行《北京的春节》授课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在课文的阅读中,能够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舍先生笔下风趣的文字描写中,感受传统年文化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内容是大年三十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建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过新年到课堂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意识的调动,能够积极讨论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特色和有趣的故事。当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就可以为大家讲解中华民风民俗,请学生能够更加多样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对比不同地区春节习惯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在十分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和教师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一起感受老舍笔下北京春节的年味,也能在课文的认真阅读中,学会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详略得当的描写方法,使教学活动在传统文化的助力下,既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也在建立高效课堂的同时,达到丰富学生们文化知识储备的目的。
2.2尊重学习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高效课堂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案与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更好保证教学效果。为了使传统文化更好融入语文课堂中,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规律入手,挖掘授课内容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使设计的教学方案既充满趣味性,又能体现优秀文化精髓,同时,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既增强学习热情,也能对比古今文化差异的同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例如,在进行《学弈》的教学工作时,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更好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本节课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文言文课文的阅读,能够准确对内容进行翻译,并探究古代文化同时,养成专心致志、认真探索与勤奋好学的品质。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以有趣的形式进行表示,方便学生在快速掌握文言文含义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下围棋在古代备受文人推崇的原因。通过传统文化的加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丰富知识储备的意义。
2.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传统文化书籍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与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辨意识的活跃阶段,想要使传统文化更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并主动对文化内涵进行探索,教师应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为其推荐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感受优秀文化的丰富底蕴,也可以开拓视野的同时,避免受教材知识局限性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的制约下束缚思维意识。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瑰丽国宝》、《古典文学大观》、《古文观止》、《蒲松龄》、《中国名将》、《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书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同时,老师需要每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鼓励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丰富内容的理解。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使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更加紧密的融合一起,也给予学生更好学习优秀文化知识的途径。在这种更有激励性的阅读活动中,能够逐渐增强学生知识储备,并提升文化自信心的过程中,意识到传承文化的责任,帮助学生可以自觉规范行为意识,并在不断学习中成为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在高效语文课堂的助力下健康成长。
结语
高质量语文课堂是否可以在教师的精心设置下顺利建立,不仅需要对课程资源内涵进行挖掘,也需要针对语文学科特点,通过传统文化助力,设计尊重学生学习规律、提高探究兴趣以及提升文化自信的授课方案,才能更好凸显教育意义。教师应积极优化授课观点,根据不同授课内容,以多样形式开展教学工作,通过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融合,为学生创建更富文化特色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更好帮助其增强学习动力的同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拥护者,创生高效语文课堂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赵万霞.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 [J]. 学周刊. 2020(20)
[2] 郑小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J]. 知识窗(教师版). 2020(04)
[3] 刘树枫.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中国新通信. 2020(01)
[4] 顾小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J]. 内蒙古教育. 2019(32)
作者简介:
陈道君(1981年8月--),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