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与鉴赏的鼎新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郑建杰
[导读]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个特色的文化传入中国
        郑建杰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444500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个特色的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所诞生的古诗词数不胜数,足以让全中国人民为之陶醉,中国历史上的古诗词虽数量之多,辞藻之华丽,内涵之丰富,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与享受,然而,多数高中生仅仅能够大体上背诵出古诗的内容,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更不能读懂诗人在做诗词时的心境,难以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何谈与古人一起品味世间百态人生,努力学习呢?本文通过研究高中语文课堂上古诗审美与鉴赏的鼎新来强化高中生对于古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高中语文;
        【正文】:语文是我国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期,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于古诗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仔细品味古诗中的风味,从而帮助学生平静自己浮躁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课堂故事审美与鉴赏需要鼎新的原因
          1.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守护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崇洋媚外”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便是中国古诗了,每一首古诗词都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其中饱含着诗人内心的深刻追求与情感。学习古诗词,体验其中的美丽,吸收古诗词中的精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体会传统古诗词语言的美妙,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展学生的视野。
        1.2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次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也就推动了新课标改革下对学生进行古诗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秉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审美与鉴赏,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思维体系,简化了学习的漫长进程,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3改变学生传统思想现状的必然要求
        当下,许多学生迫于考试的需要,才勉强去背诵语文古诗,停止于语文古诗表面的翻译,对于诗人诗中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却一知半解,这不仅对学生毫无帮助,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要改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要明确学生学习古诗的目标与原因,感受古诗的美丽。


        二、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与鉴赏的鼎新的策略
         2.1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目光要长远,认识到古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古诗的审美与鉴赏的方法,不能仅仅为了提高本班成绩而忽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仅仅有这种观念是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故事含义,学生的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我能力水平,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多加阅读并学习古诗词文化,常给学生普及课外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当中就能了解到各种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日常在黑板上写下一篇有趣的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写上韩愈的《晚春》,其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一句话,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花以及榆荚拟人化了,描绘出了一副杨花和榆荚犹如白雪一般飘落,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惜春的悲伤之情。
         2.2加强对传统文化考试力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审美与鉴赏还需一把推力,这把推力就是考试,学生们对于成绩的追求是不可限量的,学校、教师以及相关高考出题人员秉持这一观念,加大对学生古诗含义和、诗中情境、诗人情感的考查力度,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去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预留一段时间,自主出题来考察学生们对于本周古诗词审美与鉴赏的成效,考察内容既可以包含高考必备知识,也可以包含老师拓展的知识;学校可以设置专门月考,扩充对于古诗的题型和内容,排出全校名次,激励学生学习;相关高考出题人员也要多加留意传统古诗文化知识,适当地加大对于传统古诗文化知识的考试考查,出题新颖,不能一成不变,如此一来,学生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传统文化知识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2.3借助多媒体工具,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育工具的作用,借助现代信息化工具来进行教学,如此不仅能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词,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效率,避免学生思想抛锚或者思想浮动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这一首古文时,教师即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搜索出白居易以及琵琶女奏琴的图片来引出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让学生们先观察这两张图片,在纸上写下他们所产生的问题或者直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先对白居易进行多方面的介绍,例如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或者人生坎坷,让学生了解到这位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其形象有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之后,让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自己所好奇的问题的答案,与同学们进行自主讨论,体会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事件或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自己想象构思,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白居易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或者琵琶女又是怎样的情境,如此一来,对于这首古诗词的审美与鉴赏就轻而易举了。
        【结束语】:综上所述,古诗词的审美与鉴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进步,深刻挖掘和品味古诗词的内涵,共同与诗人一起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1]李诗波.高中语文课堂古诗审美与鉴赏的鼎新[J].文学教育(上),2018(11):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