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平
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周嘴小学,湖北 仙桃 433004
摘要:学习自主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自主有其“自由”的意味,这就说明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很难甚至不可能在传统课堂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当中培养出来,这种“自由”是学生自信、自我肯定的缘由。因此,现代课堂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学,还要求学生知道怎样主动学。只有采取自由的学习方式,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够成为知识海洋里的“摆渡者”,自己掌控知识的“船桨”,面对或急或慢的水流,都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只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项技能,因为“考试需要”,有些教师囿于学生年纪的影响,认为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找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的学习动力。
2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现状
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倡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其一定的指导。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素养,使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和家长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认可度都很高,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自主学习的形式化比较严重,探究学习内容的质量不高,教师在对此方法进行使用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1]。其次,存在严重的绝对化现象。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利用起来,一味地推崇自主学习,会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形成阻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一步一步地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文章对应部分的讲解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学习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问题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直接给出问题,会让学生感觉到很突兀,学生的学习也会没有方向感,还会使学生产生很多疑惑,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应用时,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3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注重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到位、明确合理,与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相顺应。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获得个人关于语文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形成语文方面的正确价值观。并且在探索、学习语文知识的经历中,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新课改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步就是设计合理明确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为语文教学提供正确方向。此外,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还要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让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切实可行,有效引领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落实教学的任务要求[2]。
3.2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具备完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好奇心是他们进行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学生在学习之初对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伴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兴趣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到了一定阶段,甚至觉得学习非常枯燥和乏味,进而引起学生反感,出现厌学情绪,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出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课堂内容作为媒介,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在已有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小组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教师可适当地提升课堂的开放性程度,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打造开放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知识,逐渐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还能利用小组学生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以《夜莺的歌声》为例,在学生阅读课文以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其概括出来。学生在讨论时,需要反复的阅读每一段,然后每个组员都给出一个小标题。在小组讨论后,确定出一个与该段内容最贴切的小标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 激励机制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建立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因此,结合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养,研究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探寻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高效学习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发展。激励评价可以给学生鼓励和信心。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结果,还要注意过程和变化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基础水平,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态度。教师的评价如“你分析得××很好”“你的××主意很棒”“你简直比我想得还全面”“你对××问题的理解真深入”等,应该指出学生的主意棒在哪里,回答精彩在何处,不要用空虚、虚伪的话来客套,否则会适得其反。对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负面语言,适当降低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望,从而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3]。教师的激励性话语对学生而言就像是中了奖,而且可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另外,教师要避免不当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免在示范中起到负面作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和科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琢.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出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13+115.
[2] 蒋永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 2018, 29( 24): 103.
[3] 喻晓哲.探讨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