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新平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出现,需要教师摈弃传统的教育观念,
        张新平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晃州镇兴隆中学 4192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出现,需要教师摈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态度、方式教学数学课程,一方面需要合理运用探究学习活动,促使每位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利用趣味化方法进行教学,促使每位学生能够从数学中找到乐趣,提升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会有助于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方面强调“生本地位”,需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谨遵新课程理念,逐步地推动创新,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新课程理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1.1需要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主导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较为强势,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该种现象,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需要翻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令其积极应对学习任务,这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中,着重强调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会有助于初中生更好地适应本阶段的学习生活,又会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对课堂学习、课后学习都有显著的帮助作用,有利于形成优质的自学习惯。
        2.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利用趣味化方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中,除了要求学生自学,还要求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兴趣意识,这会提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利用趣味化方法进行教学,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增强兴趣意识,从而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
        譬如,在执教《轴对称》一课时,该部分内容旨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需要从生活实例中找寻可用的素材,这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帮助学习图形的特点。
        如在多媒体屏幕上,会呈现传统的剪纸艺术作品,令学生观察剪纸的样式,提问说:“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剪纸十分整齐呢?左边和右边都一样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令其产生质疑,再在屏幕上播放剪纸作品的制作流程,令其了解需要通过对折绘制图案,才能完成左右一致的剪纸作品,随后要求学生利用草稿纸、剪刀、铅笔等工具,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纸上设计喜爱的图案,用剪刀进行裁剪,这就完成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令其了解对称轴的基本概念。然后,在屏幕上继续展示多幅剪纸作品,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每个作品的对称轴和数量,令其意识到不同的图形会有不同数量的对称轴,从而了解对称轴的特点。


        2.2合理运用探究学习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教学,一方面会更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型替代传统的“一问一答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另一方面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组内探讨求解各种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开展。
        譬如,在执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该部分内容旨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可以运用探究学习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探究。
        首先,会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如我国为51枚、美国为36枚,要求各个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思考“中国与美国相比谁的金牌最多?美国和俄罗斯相比谁的金牌最多?中国与俄罗斯的金牌数量有什么关系?”,进而会得到“中国比美国的金牌数量多”等答案,随后在黑板上写出“51>36”、“36>23”等字样。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探讨“假设中国、美国、俄罗斯的金牌数量分别为a、b、c,三者会得到怎样的关系?”,根据屏幕中的表格数据,可得“a>b”、“b>c”、“a>c”三个不等式,再要求学生依据不等式,探讨“如果推广到一般情况,则可以得到怎样的关系?”,促使学生认识不等式传递性的性质,即“”。
        随后,在多媒体屏幕中出示某幅天平图片,图中拥有8g、5g、2g、1g四种砝码,先在右托盘中分别放入8g和5g的砝码,这会发现右边重于左边,再继续同时放入2g的砝码,此时询问学生说:“请问现在两边托盘谁更重呢?如果再同时加入3g的砝码呢?”,令每个小组进行探讨,相信多数小组会认为同增同减砝码数量,不会对天平的方向产生影响,进而能够得到不等式的加法性质,即。再在屏幕上呈现新的天平图片,图中拥有a克和b克两种砝码,观察图片的天平方向,提问说:“请问同时放置a克和b克砝码时,天平是怎样的方向?如果放置3个a克和3个b克砝码,会有什么变化?”,要求小组进行探讨,发现只有放置相等数量的砝码,天平会保持原本的方向,这就能够推论出不等式的性质,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数学教育中,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前进,将新课程理念融会贯通在数学课堂上,充分体现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更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燕.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44.
        [2]刘秋.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84-85.
        [3]张萍.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1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