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飞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610203
【摘要】: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性和艺术性对于化学教学,就像人的身体和灵魂,只有做到巧妙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基于化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详细探究了关于高中化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艺术;融合
科学和艺术密不可分,而且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分工愈加明确和清晰,使科学和艺术越来越疏离,艺术在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的客观规律,而科学在追求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忽视了事物的艺术审美,长此以往,导致二者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局面。现如今,人们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逐渐带领人们摆脱了传统的观念,拉近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距离,促使科学日益艺术化,艺术日益科学化。
一、化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化和专业化,比如目前主要以摄影、录像、电影和电视等方式进行呈现。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化学同样和艺术息息相关,而且二者之间能够彼此影响、彼此渗透、彼此促进。化学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和促进的。化学不仅实用性和创造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在艺术方面,化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化学在实验、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蕴含了自然美、实验美、结构美、用语美和技术美[1]。
二、关于高中化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的开展措施
(一)、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艺术因素
第一,化学物质的艺术感和美感极强,比如硫酸铜就像蓝宝石一样;明矾就像水晶一样;硫酸镍就像碧玉一样等,而且晶体大多是对称有序、色彩斑斓和晶莹剔透的;溶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天然雕刻,多姿多彩,内含大量的碳酸钙。第二,化学结构之美令人难以置信,令人着迷,化学结构式规则线条和原子的整齐排列具有较强的几何美感,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比如在建筑方面运用化学结构之美同样能够迸发出创作火花[2]。第三,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光、颜色和能量的变化更让人称奇,比如化学振动反应下出现的混沌之美;铝热反应下出现的火树银花;焰色反应下出现的姹紫嫣红。第四,门捷列夫观察到元素周期表表现出了极强的韵律美,阶梯轮廓线和堆叠的格子非常整齐,每种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完全相同,而元素周期表中呈现的周期性和循环性,囊括了和谐统一的共性美,其中的每种元素也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个性美。
(二)、结合实际生活
自从人类学会了用火以来,最初的化学实践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化学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几千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了,例如丝绸、棉花、大麻和羊毛等,由此可见,化学和人们的衣服、食物、居住和出行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化学现象及其应用。
比如,人们所喝的饮料中含有的“爆爆珠”实际上就是海藻酸钙凝胶,它其实是一种分子料理。具体来说,就是把食材汁液添加到海藻酸钠中,经过均匀的搅拌,然后一滴一滴地添加到乳酸钙溶液中,使液体外包裹着薄薄的一层凝胶薄膜,所以一咬下去就出现了爆浆的感觉。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做此实验,通过海藻酸钠和Ca2+的离子交换反应,能够使海藻酸钠的分子链积聚而出现交联网络结构,使其转化为海藻酸钙水凝胶。学生对这种有趣的实验现象着迷,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还能推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三)、合理运用科学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是数据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一种科学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化学实验和传播媒体有效结合,使得大量的科学可视化孕育而生,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应用程序、《疯狂化学》一系列的视频和《美丽化学》,通过以上这些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可视化,能够有机地结合了化学和视觉艺术,在观看精美的图片和视频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了更加直观和震撼的观感,也转变了每名学生对化学的印象[3]。除此之外,通过科学可视化,还能够将枯燥、晦涩、抽象的数据和方程式转变成生动有趣的唯美艺术,在声音和画面中充分呈现化学之美,从而更有效的传播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增设化学和艺术融合课程
化学能够为艺术提供有力的支撑,而艺术能够为化学提供新的方法和观念,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但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还能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因此,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增设一门化学和艺术融合课程。在我国,李政道博士就曾开展过“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清华大学也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科学与艺术”会议;上海的科学与艺术学会也自200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科学与艺术展览等,这些都说明有关学者都在持续推进化学和艺术的交叉融合。除此之外,北京服装学院每年也会组织一次“科学·艺术·时尚”节,综合呈现了从材料基础到纤维材料改进,再到应用和时尚设计的整个流程,而且还布置了艺工融合观众体验区和材料展示区,通过化学反应展示了多种极具艺术美感的作品,能够使观众切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艺术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非常抽象、枯燥和晦涩,如果无视事实,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强制性教学,会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而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能够充分呈现化学之美,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高中化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的研究力度。具体来说,应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艺术因素,结合实际生活,合理运用科学可视化,同时增设化学和艺术融合课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霞.化学课堂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21(10):84.
[2]郭金花.科学美育的价值与化学美育例析[J].化学教学,2020,(2):34-38.
[3]赵长宏.让化学课堂"美"起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9):90.
本项目是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川教函【2018】495号)《艺体特色高中“文化+艺体”融合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