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256600
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主流。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社会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是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研究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文章的分析,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基础性的。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在小学教育的初期,教师应当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天性,培养其爱好,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契合。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美术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美学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线条布局等,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美术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式不合理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但也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部分美术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或者画面。如果教师采用单调的灌输式讲解方式,不仅在表达上不够具体,也难以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美术失去兴趣,难以形成对美术知识的认知。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新课程理念,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美术认知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术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在建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文材料,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水墨游戏》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构建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前整合文字、声音、视频、图画等元素,以课件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利用动态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融合绘本的方式,可以建构高效教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快乐教学的理念相契合。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固有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仅针对绘画作品提问,提问方式单一;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探究能力。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内容,其中有哪些情景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开展手工剪纸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老鹰抓小鸡”游戏,通过游戏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又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然后介绍铅笔画、素描,借助绘画作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光影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固有思维,促使学生灵活掌握美术创作方法。此外,还有很多美术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较强,如泥塑、折纸等。教师可通过此类手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感知美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4.创建校园美术节,促进家校共育开展多元化的美术主题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学生、家长应充分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更尊重家长并对学习形成正确认识。如,学校可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并展开评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此过程也可促使学生发散美术思维,更好地激发自身的美术潜能。此类美术活动为学生营造了纯净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切身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家校共育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美术认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实践中积极改革创新,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美术体验,增强学生感受生活之美的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9(24).
[2]王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课程教育研究,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