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梅
四川省南部县幸福小学
摘要: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按照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缺乏关注度。在实践教学中,合作学习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责任感,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篮球、足球和排球等团队体育项目,仅靠一人是无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实践教学
引言
6-12岁的小学生,生理机能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促进学生肢体与思维的协同合作。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要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共性和个性培养,引导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彰显自己的特性等。
1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热身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所能承受的体育锻炼的力度和强度都会比成年人稍弱一些,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小学阶段孩子体育锻炼的能力。课前热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肌肉粘滞性的重要环节,如果缺少了活动前的热身环节,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一个环节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合作学习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活动前引导学生以合作热身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身体和生理得到良好的课前准备。并且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技能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所提高,进度也会加快。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不仅与成年人之间有身体上的差距还有认知差异,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较为明显。在活动前进行热身环节,教师对学生安排分组合作热身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从而进行合理的分组。做到充分进行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的同时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只有将学生合理分组才能让各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身体形态等将其分为4~6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应呈现阶梯化状态,即成员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优中差合理搭配,实现学习资源的均衡化,真正发挥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扶作用,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分组,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要求先分为男女两大组,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最后,在每小组中选取一名沟通能力强、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指挥和组织任务,保证小组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
3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利用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集思广益,实现对某一任务的共同探究,并在相互合作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合作教学的开展需要良好的情境支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体育项目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这样一来,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互动练习,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知晓合作练习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感受合作意识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索高效合作的策略,认识合作练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篮球传球技巧训练中,教师为各小组安排了相同的任务,并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指导下完成训练,最后根据学生的训练结果,教师设置比赛项目,体现小组成员合作在取得比赛成果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竞争氛围,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会大大提升,并在合作中搁置矛盾,为共同目标努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各小组的情感沟通,不仅要了解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还应及时帮助小组长妥善处理组内矛盾,对存在训练障碍的学生耐心指导,以帮助学生树立运动的自信,进而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从目前情况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有效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对团队的团结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团队的优势,彰显学科教学的最大内动力。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赛跑步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战术,合理分配人员,从而增强学生的动力和热情,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合作学习,明确新的教学理念,合作内容的筛选要体现出难度性,具有讨论价值,如此才能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和体能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更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责任重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点滴做起,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层面着手,强化合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大大增加合作的实效性,最大调动体育学科的教学积极性。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完成情况,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其它指标,例如合作精神、体育态度等。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育,全面发挥体育教育,育体、育心的功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当下素质教育普及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借助团队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峰.浅谈小组合作训练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12.
[2]孙洪霞.试论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7):129.
[3]张龙.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