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党美蓉
[导读] 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党美蓉
        陕西省澄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能力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逻辑思维,提高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根据题目或情境给出的特定条件,运用所学知识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和推导,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解读问题的本质。 如在“有几瓶牛奶”一课教学中,我就创设了问题情境,即准备一箱牛奶,通过变动讲台上的牛奶数量来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凑十”法。这个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喜欢用挨个数数的方法计算牛奶数量。于是,我就借此引导小学生对比了“9+4”、“10+3”;“9+2”、“10+1”等数学公式的结果与计算方法,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凑十法”的简便性与计算方法,切实掌握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我就引导小学生在其他问题情境中应用这一计算规律,便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拓宽想象空间,提高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物体或图案进行思维空间构建,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自觉地构建多维的立体空间图形和数学模型。画图整理信息是解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而草图是其中的一种画图形式,就是指通过画草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达到使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画图有利于发展学生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再造性想象,促进学生对其特征的掌握。

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以前学的都是平面图形,学生基本会画,所以老师先示范怎样画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画法后,让学生不用工具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草图,继而让学生练习画不同的长方体草图。画图,其实是学生头脑中空间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在数与形的转换中有效地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图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画图训练,能够促进他们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实现由“模型”到“图形”的过渡,提高他们处理好模型与几何图形之间关系的能力,深化数学思维。
        塑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实际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初级的立体图形到中级的连接体再到高级的不规则立体图形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三、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不论是小学低年级的整数加减乘除运算,还是中高年级的四则运算,抑或是向小数延伸的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内容都离不开计算,哪怕就是一道应用题,也要用到计算。所以说,计算存在于小学数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小学计算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必备的能力,但是这项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取得效果的,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甚至要贯穿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整个学习过程。因而在这漫长的学习期间,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然计算的习惯,也就是脱离教材,将计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而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在讲解完课本教材的基础内容后,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拿出来作为实际情境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解决,这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学习小数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其中的例子换成生活中超市里的价签,让学生通过实物价签说出上面的小数,如苹果几块几、猪肉几点几元等,这样就可以直接将课本所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在学习加减法及乘法时,教师可以将超市物价表或快餐店价目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成顾客和卖家,进行买东西和卖东西的计算,这样既有实际情景又有很多乐趣,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对计算的认知逐渐脱离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而融入实际生活当中。
        总之,核心素养往往是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具体落脚点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寻找到数学核心素养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将核心素养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中。同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策略分析,帮助学生判断所学知识的实现方法。在很多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渗透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