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纠错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李恒
[导读]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而言,其涉及的知识层面更多且深度上升一个级别

         李恒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  571924
         摘要:初中数学相比小学而言,其涉及的知识层面更多且深度上升一个级别。数学学科的特点为答案唯一,思路多样化,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习过的知识以及总结的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巩固旧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让学生感受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纠错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纠错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教师要给予格外关注,不能一味地训斥,而是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纠错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所学内容,最终透彻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学习现状,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全力培养良好的纠错习惯,使其在纠错中查漏补缺,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数学教学。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培养遇到的困难
         (一)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自我纠错能力不重视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无论是知识的层面还是深度都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筑牢基础,积极培养自身的数学纠错能力,巩固课堂数学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逐个击破。然而现阶段一些教师对于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固步自封,没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自我纠错任务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数学错误认知不够清晰,对数学重点知识的掌握不够,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更趋向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自我纠错思维的建立,提升数学学习的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课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思维性错误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在面对题目时,即使知道考察的知识点,也很难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出来,有时候甚至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例如,逆向思维,很多学生对于书上的例题掌握得很好,可以轻松地解出答案,但当题目反过来考察时,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思路,这实际上是缺乏逆向思维能力,只能通过从条件到结论的固定思维去理解知识点,而不能从结论倒推出条件。因此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数学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重视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教育知识的传授者,对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自主纠错的重视以及纠错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理解与掌握,为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时效性,教师应加强对于学生数学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感知,合理进行数学纠错的计划安排,将数学自主纠错落实到学生个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自主纠错的思维观念,拒绝形式主义教学的现象发生,同时教师应该抓住数学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沟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数学自主纠错的方式,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


         (二)改变纠错方式转变纠错主体,提高学生纠错意识
         传统纠错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然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错,也因为如此,学生几乎是全身心依赖着教师,课间练习做完就是做完了,也不会去检查,即使检查也不认真,一扫而过,学生的纠错意识较为浅薄。而采用的纠错方式更是单一,基本上就是课堂点评外加作业批改这两种形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听过教师的点评之后就算结束,不会主动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以致到了下次错误仍然会重复发现。由此可以得出传统的纠错方法与主体,教育效果并不佳,需要教师进行改变。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拓展纠错主体,除了教师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纠错主体,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纠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时候有的学习内容现在没出问题不代表之后也不出问题,而通过生生互评的纠错方式能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学生出错的地方,从而促使学生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知识误区或者盲区,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
         (三)点拨分析错误成因,端正学生纠错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想做好纠错工作,点拨他们分析错误成因十分关键,找到错误的真正根源,如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不过关、粗心大意或对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存在认知错误等,然后有的放矢地纠正,使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树立端正的纠错态度。当然,教师也要引领学生根据错误成因把题目进行区分和归类,展开专门的纠错训练,加深对错题的印象,由此提升解题水平与效率。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在Rt△ABC中,∠B=90°。(1)已知AC=13,BC=5,求AB;(2)已知AB=40,BC=9,求AC;(3)已知AC=17,AB=15,求BC。学生能够轻松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增强解答数学题目的自信。接着,教师提升问题难度:已知在Rt△ABC中,AB=6,BC=8,求AC的长度。不少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意识地认为AB与BC是两条直角边,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是10。其实题目中没有说明哪个角是直角,所以还要考虑到斜边是8的情况,即AC2+AB2=BC2,解得AC2=28,即AC=。学生出现错误的成因是过于粗心,没有审清题意和考虑到两种情况,要通过分类讨论求出完整答案。
         (四)在教学互动中说错,培养学生的纠错敏锐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最频繁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纠错教育最有利的场合,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纠错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故意说错,在不经意时提出学生的易错点,观察学生是否能辨别出来,在学生提出质疑时顺势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易错点,还能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纠错敏锐性,让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不断改正,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编成纠错类的练习题强化训练。
         (五)强化学生数学自主纠能力的提升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数学自主纠错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师一己之力难以高质量完成,学生必须深化学生主观纠错的意识观念,把握数学自主纠错的核心内容,充分调动数学自主能动性,强化学生数学自主纠错能力的提升,端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想态度,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拓宽数学知识层面,完善数学学习方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学自主纠错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促进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纠错能力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纠错能力,并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红平.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J].考试周刊,2019(67):106.
[2]黄清美.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J].考试周刊,2019(64):81.
[3]胡尔德.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家庭生活指南,2019(03):216.
[4]周振明,祁小媛.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纠错能力[J].学周刊,2019(09):76.
[5]谭明胜,张秀丽.农村初中数学作业有效纠错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3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