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黄孝燕
[导读] 要想实现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的战略,就必须抓牢教育

         黄孝燕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中心幼儿园  655800

         摘要:要想实现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的战略,就必须抓牢教育。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于学生不仅仅有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个性人格的发展,面对挫折困难的处理方式都需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所以课堂当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引言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的成长关键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故而他们的心理变化很容易被干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依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努力寻求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达到优化,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实事求是,组织抗挫折教育
         由于小学生本身就有可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学习失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失败经验来渗透抗挫折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正视个人不足与缺陷,承认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学生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失败结果,且能快速振作起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由此调整数学学习策略,以免在同一个障碍上摔倒两次。如此,小学生不仅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长远发展,也能以客观理性的心态去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类磨难、失败与不足,虽然会为此感到沮丧、失落,但是却可以始终坚守初心,以良好的心态与坚韧的毅力去挑战人生中的各个难题。
         就如在《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我就引导本班学生全面学习了同级算式的运算顺序,还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问题创设了教学情境,但是却并没有按照预期设计让本班学生快速掌握同级运算顺序,甚至于部分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展现出了一定的错题资源,令本班学生十分失落、沮丧。其中,有一个性格暴躁、急脾气的学生直接在草稿纸上用力划去了演算过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此,我就耐心安抚了学生情绪,告诉学生学习本身就是成功、失败并存的发展过程,如果被暂时的错误、失败打击,直接放弃,甚至于因此变得心浮气躁、难过不已,那么学生的情绪、智力都会受到影响,更加无法顺利突破认知障碍。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学生在产生错题资源时要迅速冷静下来,不可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且要放慢学习脚步,分析解错题的原因,由此重新分析同级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再次计算错题,订正答案。同时,学生还要时刻在脑海中绷紧一根弦,不可懈怠放松,而是要自觉规避解题错误,由此发展自身的解题能力。


二、适当进行指导,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刚开始接触课堂教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教师要更新以前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注入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深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便于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
         比如,在《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用一个习以为常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入:“为什么汽车能够平稳快速地行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复“因为车轮是圆的”“那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能使得汽车平稳快速地行驶呢?”这激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继而顺势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引导学生知道“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主动挖掘知识,随后再利用学习来的知识来回答“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参与问题的兴趣,使其在求知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便于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
三、坚持因材施教,面对学生个体
         因材施教的教育指导原则不仅在智育层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推进德育教学计划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需要通过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获取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德育教学原则,关注每个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此组织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在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时,我会坚持以学生个体为主,希望可以尽可能服务于更多的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因为性格问题产生焦躁的情绪,一旦陷入思维瓶颈,便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因此,我就会细心地观察这个学生的微表情,当学生流露出焦躁、烦闷的情绪时,我便会立即介入,利用一些数学小游戏、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维,使其通过愉悦、轻松的趣味活动重新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可使其实现有效学习,并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渐渐地便改善了这个学生的性格问题,使其懂得控制自我。另外,还有一个学生存在不自信、胆怯的心理问题,不敢表达个人观点。因此,我就会选择心理暗示法,经常表扬这个学生,展示这个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其渐渐地能够形成学习自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健康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相互促进,培养全面健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清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9-20.
[2]石焕芝,娄文玲.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80.
[3]庞晓翔,都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6):4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