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李坊中心小学 354102
摘 要: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有关键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运用丰富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还要梳理教学内容,将说理教学贯穿其中,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理解各个数量之间潜在关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说理
数学课程作为讲理的自然学科,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致力于发掘书本内容的关联,让学生们更为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不但需要将数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们,还需要将数学简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讲解,促使说理完成。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给予理解的最有效地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养成。小学阶段数学教师需要在深度学习之下开展说理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保障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课堂学习。
一、明确目标?,激发“说理”兴趣,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体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常常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既能够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数学思维,但有时过于在于形式导致本末倒置。“说理”课堂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手段,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此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过分注重“说理”,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说理”为了什么,更不知道“说理”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有什么意义,进而导致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说理”法完成教学时,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提高“说理”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乘整数”一节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然后通过“说理”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他们“说理”兴趣。一上课,教师道:“同学们,假如你和两个小伙伴商量三人周末打算去放风筝,你们现在会做什么呢?”学生道:“买风筝,因为我们三个都没有风筝。”教师继续道:“假如一个风筝3.5元,请问你们需要准备多少钱呢?你能列出算式吗?”一学生道:“3.5×3。”教师道:“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一下,这位同学列出的算式正确吗?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乘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学生道:“这个算式中有小数!”教师道:“那大家会计算吗?”学生不语,教师继续道:“如果是35×3,大家会计算吗?”学生很快计算出来说道:“105!”教师道:“同学们,其实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算法相同,如果你们不会计算小数,可以先将3.5元换成35角进行计算,然后将角再换成元。”学生点头赞同,说道:“105角等于10.5元,因此3.5×3=10.5!”教师道:“非常正确!”教师随即再将没有元、角、分单位的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教给学生,使其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旧结合,激活“说理”依据?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因此,激活旧知就是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设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运用制造冲突、寻找异同点、解剖典型、分析迁移等方法来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些新知识往往与旧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讨论理清它们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点,才能对原有的认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重组,达到“以旧明新”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新旧知识间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新旧知识进行探究,制造“说理”依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先让学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可见,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旧知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创设环境,给予“说理”自由?
课堂作为学生开展学习的关键性场所,教师需要创建出较好的氛围和环境,从而有效地将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课程时,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出较为自由的说理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将几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拿出询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形状吗?学生们摇头,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其学习过的有关图形进行展示,询问学生是否认识上述图形?那么。学过什么图形呢?学生们就会回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教师就需要将正方体拿出,询问学生:“这个正方体和之前咱们看到的图形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就会回答:“刚才图形纸上都可以画出来,这个不可以。”“对,这就是立体的图形,刚才所见的都是平面图形,那么大家对这个立体图形进行仔细地观察,将其存在的特征进行讲述”学生就会回答他有6个面,其他学生就会回答他有8个顶点。而后教师可以询问:它有几个棱几个角呢?对此,教师就可以将顶点棱以及面的概念引出。
四、探究知识,拓展“说理”思维?
新课改中依然指出,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式教学或是开放式教学,从而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说理思维【4】。例如,教师在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辩论赛的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授给学生,然后提出有关问题询问:“1是否是分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踊跃的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有的学生就会回答1是整数不是分数,分数都是需要用几分之几表示出来;另一个学生就会说将它当作1/1,可以算作分数;另一个学生又会说分数,主要是指单位一平均分成几份,若是1/1就不是分数了所以可能就是分数。教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和辩论之后,就可以将假分数和真分数的概念引出,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到意义,将1到底是不是分数,进行耐心地解答。
五、重视评价,提升“说理”水平?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敏感阶段,对他人态度和外界的事物都十分的关注,经常会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依照学生的身心特征,多多的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最深刻得很忠恳的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信心开展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踊跃的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其说理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就是若是想要在深度学习之下培养起学生较好的说理能力,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开展辩论赛,从而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云霞. 数学说理触发学生深度学习[J]. 基础教育论坛,2020,(31):21-22.
[2]周凤花. 小学数学课堂说理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2020,(24):64-65.
[3]方海英. 聚焦说理能力 培育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师,2020,(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