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补晓顺
[导读] 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补晓顺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七小学 563000
         摘要: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这种知识特性与学生直观化的思维有一定的冲突。这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感受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而这种理念正是生活体验式教学所提倡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培养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机遇,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单一性特点,因而较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都是采取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这对于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无任何帮助。而将体验式学习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等能力,非常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能让学生后续数学学习之路更为顺利的推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体验、探索和经历。在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二、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的教学实践
         (一)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验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游戏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全新的数学体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的新知识讲授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好不同大小和类型的三角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小游戏“连连看”。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分类依据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分类方式以及不同类别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说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生活体验式教学具有十分鲜明的情境化特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情境是引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可以将体验式教学和相应的教具结合在一起,将图形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地展开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体验感。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
         (三)小组探究,完成课堂总结任务
         每节课的教学结尾,都需要对课堂进行总结,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针对此课堂总结环节,不是要求老师将总结结果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经历课堂总结过程,对课堂总结环节进行有效的体验。为此,老师可以基于学生实情合理分组,让各小组以竞争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总结,老师辅以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规律,当然最后老师要进行最终的总结。相信在此种课堂总结的长期推进下,学生会养成课尾总结的习惯,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的时候,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张方格纸和四张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部分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图形变化的旋转角度和轴对称。于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由直角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等操作得出的美丽的图案,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图形的形成方案。学生在小组分析中开始研究三角形的变换方案,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进一步传授图形变换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多种多样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也会在学生的分析和合作探究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四)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思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字空间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用几个同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那么用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此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比较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知。学生知道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这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就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针对这样的命题,只要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就会发现结果并非想象中那样。从动手操作的结果来看,需要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通过这样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表象,从而达到优化思维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思考将生活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融合的方法,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7.
[2]王永恒.基于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8):124.
[3]袁亮.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7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