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汗·阿木提
哈密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学会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学会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课本与实际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教会学生主动找到问题和答案,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逻辑思维和探索精神上。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材关键,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对教材的基础架构和重点进行划分准备,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无法快速理解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先进行备课,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先将课程的整个框架构建好,然后再逐一往框架中填入内容,这样也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就应用题的特征来说,一般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有相对应的应用题,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考查,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和解说,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学会创新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大多都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就学生身边的东西进行情境假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拿和差问题来说,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假设本班和隔壁班的学生总共有92个,但是本班的总人数比隔壁班的总人数多6人,那么请问一下两个班分别有多少人呢?”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型。通过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这一类题型的思考方式和计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遥远,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研究探索,这对于教学来说,必然是有利而无害的。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思维模式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培养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思维模式,要让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能够有标准的思维模式,不要害怕这一类题型。在进行运算的时候要能够良好地运用自己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应用题的关键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发现数学逻辑思维的乐趣所在。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不应该太死板,应该应用好数学的灵活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课堂贯通起来,且要学会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学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思考,这样能够良好地融洽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得到沉浸式的课堂,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式培训。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不太跟得上课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询问解答的帮助,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单独的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这样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稳固、思维模式的培养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三、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的题型不同于选择题、判断题这样比较简单易答,除了考验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表达规范能力,规范的答题步骤和清晰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每一个学生都随心所欲地进行应用题解答,这不仅对教师会造成批改和阅读上的麻烦,对学生也会造成后期无法清晰回顾题目的麻烦。因此,规范答题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单纯只会导致失分的影响,对于后期复习的影响会更大,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文字较多或者是有方程式的应用题,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板书教学,让学生学会完成整洁干净的书面。应用题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的有效途径,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审题态度,同时需要学生能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应用题占据很大的分值,可以说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题目的理解能力等至关重要。
四、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十分有限,再加上受思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很多数学应用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小学数学应用题目很多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传统小学数学应用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题目是其准确解题的首要前提,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数学题目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由于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同时贴近生活的事物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数形结合的方式是指利用画图的形式将题目中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具体化、可视化,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
发散性思维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应用题中存在大量一题多解的题目,这类题目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能解对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变相思维的习惯,即换个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上,还是列举“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60千米,小明和小红约好同时从家里出发,1.5小时之后两人相遇,其中小明每小时走25千米,问小红每小时走多少千米”这道应用题,在学习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惯性思维都是采用方程的形式来作答,设小红每小时走x千米,则列式为25×1.5+1.5x=60,解得x=15(千米)。此时我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答或者小组讨论,学生再思考又给出了不用方程的解法:60-25×1.5=22.5(千米),22.5÷1.5=15(千米)。通过长时间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了变相思维的习惯,在解决应用题上习惯性换个方向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培训其实是贯穿了学生的整个数学教学的,在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这方面,应用题的培训可以让学生学会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数学知识积累方面,应用题的培训能够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整合应用起来;表达能力方面,应用题的培训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答案运用清晰明了的方法表达出来。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重视程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建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思考[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4):50.
[2] 高民.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J]. 收藏界:名师探索, 2018, 000(010):219-220.
[3] 张林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上), 2019(1).
[4] 吴丽娜. 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7):105-106.
[5] 董文玲.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及对策研究[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