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蓉
重庆市武隆区实验小学 408500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教学板块有益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磨砺学生意志,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艰苦奋斗。班主任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生活技能作为核心劳动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热爱劳动情感和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作为重要,班主任需要抓住这一重点调整教学思路,确保对症下药。
关键词:小学劳动课;教学方法;策略分析
一、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现状
小学劳动课的实践性比较强,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过程中,班主任开始意识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调整教学思路,加大对这一学科教学的投入。但是,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慢,教学质量不够理想。首先,班主任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导致学生在参与劳动课程的过程之中比较被动,只能够在教师的外部压力下完成不同的劳动学习任务和劳动实践活动。其次,教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学生比较消极,这一点与学生的惰性心理存在明显联系。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劳动课程时,没有采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素养,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小学劳动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劳动
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外界的依赖性比较高。对此,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劳动兴趣的培养要求,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首先,班主任可以采取语言激励法,尽量避免单一传授书本知识,而是了解学生参与劳动的意愿和感受。在此基础上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劳动课程。比如在二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讲解中,班主任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喜欢劳动吗?有很多学生说不喜欢,学生认为劳动很脏很累。这一点主要在于学生将劳动课理解为打扫卫生,教师则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其实劳动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写作业,走路时都参与了劳动。比如农民伯伯通过劳动获得了很多的粮食,工人通过劳动产生了很多产品,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一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光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其次,班主任可以采取活动竞赛法,通过开展不同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活动竞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意识。比如在讲解系鞋带时,很多学生直接由父母系鞋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学会系鞋带,通过这种形式来摆脱学生的依赖心理的任务。
让学生明天早上学会自己系鞋带,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出最好看的鞋带。
最后,班主任可以利用成果奖励法,主动抓住各种有效时机奖励学生的劳动成果,这一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小学生非常喜欢获得教师的认可,当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获得认可时,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延伸。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和奖励,让学生享受到一种成就感的参与感。从而真正地感受到劳动光荣,进而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二)培养习惯,让学生愿意劳动
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养成持续的习惯,这一点是小学劳动课程的精髓和核心。教师需要留心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劳动兴趣,让学生能够将劳动当作乐趣,形成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分析学生在劳动课堂上所获得的技能,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进行主动的应用及巩固,确保学生终身受用。家长个人需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低年级学生需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主动的种植各种花草,饲养小动物。家长个人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的机会,真正促进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学生自主劳动调查卡。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反复的刺激及跟踪培养,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分析学生在做某一件事情时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和耐久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劳动调查卡,规范学生的劳动习惯。让学生能够自己调查个人在一天中的行为举止,在后期总结与反复巩固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劳动,爱上劳动,乐于劳动。
(三)提高能力,让学生学会劳动
小学劳动课程的操作性比较强,班主任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让学生自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技能技巧,形成个人的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完成不同的知识探索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时帮助自己的困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困难,掌握劳动技能技巧。
三、结语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实践活动课,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育资源,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优势和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及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芳浩.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堂结构的优化[J].小学时代(奥妙),2020,000(001):87-88.
[2]俞慧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20,000(006):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