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海斌奎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海斌奎
         山西省怀仁市城镇第二小学校 0383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通过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从精选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以及开展生活实践和体验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现状   对策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也不够成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知识的讲授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指导,因此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学生容易接受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的弊端,并能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实现培养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通过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这种单一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生活进行充分结合
         在考试指向性鲜明的教学模式下,小学各学科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较少关注。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时,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在理解与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研究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情景,进而引发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规则,比如同学之间做游戏需要有规则作为依据,这样学生才能按照规则完成活动;运动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也需要有规则,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而社会中的规则可以体现在乘客上车过程也要排队,才能保证有序上车…教师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通过:“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规则?规则可以为我们生活带来哪些作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便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引入生活事例,加深教学认识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事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达到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班内谈一谈自己的好朋友,比如好朋友的特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在讲述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刻领悟到如何在与朋友交流过程中注意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学会如何珍惜友谊。
         3.开展生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开展实践和体验活动,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通过设计课外活动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在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同时,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班内开展民主讨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对班级规定制作中需要纳入的规则和要求。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班级规定制定的认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教育与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采用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事例以及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实现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艳玲.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96-98.
         [2]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