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张艳秋
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110141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积极改革。针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受到教育考核的影响,更加重视成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生就只能够被动学习。如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先了解阻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然后从教师方面来说明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的问题,最后说明抓住高中维克托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关键环节
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内容颁布过很多的制度,但是最终的改革效果并不明显。高考成绩依然还是影响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人格。
一、阻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
首先,就是高中考核存在问题,不管是从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能够看出对于高中学生成绩始终都是首位。而如何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则是需要让学生做大量习题,通过对不同题型的有效了解,以此来掌握相应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是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如果想要获得理想成绩,只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习题就能够实现这一点[1]。因此,这样也就使得高中课堂教学就是以成绩来作为衡量标准,即使经历改革,但是其内容依然不变,目的还是要提升学生的分数。
当前,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历年高中试题的研究和讨论,而并不是研究采取哪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导致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发生偏移[2]。相关优质教学资源并不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严重影响最终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效果。
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一)习惯成惯性
在进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习惯是影响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往,通常都是教师自己讲解,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在这其中并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的学到这一部分知识,只凭借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所讲解的课堂效果较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研究人员通过不完全调查能够发现,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能够真正掌握这节课知识的学习不超过60%,有时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却无法纠正[3]。这样就导致高中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
(二)新课标增加学习量
在新课标改革下,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增多,这样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增多。而教师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课堂教学讲解,让学生及时做题,就并不会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来让学生反思,并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就导致学生所学到的内容和知识,只是对习题的一种解释[4]。而且,随着高考题型难度的不断增加,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大多都并不会考虑自己反思学习内容,只是为了能够达到相应分数来不停的做习题,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没有明确目的
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的忘记高中课堂教学的目的。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习题上,不仅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得学生逐渐的缺失探索未知的兴趣。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课堂教学始终都无法改变这种情况,教师的目的一直都是提升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和考虑。高中课堂上的时间被大量理论知识和习题做占据,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激发学习积极性,也就不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就业形式影响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来源于上好学校,因为这样才能够在毕业后进入到大企业,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教师也为了能够实现学生这一愿望,并不按照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最终影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效果。
三、抓住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方法
(一)解决理念问题
在进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能够先明确教学课堂是学习还是教学,要能够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主动的学习知识,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情况,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5]。教师则是在这其中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来进行正确学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理念及时纠正。这是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需要清晰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改革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应用导学案
对于教学案而言,在以往应用过程中,一直都是以教师来作为主体。因此,就应该改变教学案,将其变成导学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设计,来让学生能够在这其中学会归纳总结,根据自身情况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需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来制定导学案,保证能够满足学生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在高中课堂上的时间,教师应该能够合理分配,将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解决学生问题上。教师要能够从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走出,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话语权。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才应该引导,也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引导的方法,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问题所在,进而自主解决问题[6]。此外,还应该能够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而来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热爱课堂,这样才能够使得高中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而不是被动枯燥的学习。
(四)注重考核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考核测试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思维,而并不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要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加以分析,找出学生的亮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缺点。不应该以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进行考核。比如,原本学生的成绩较差,但是在第二次考试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要比上一次更加清晰,那么教师就应该能够提出表扬,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的关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也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实现高中教学改革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能够抓住关键环节,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导学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考核,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并不是只重视成绩,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造、实践等等能力,这样在以后工作中才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爨洪彧.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4):127-128.
[2]余学文.关于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读写算,2020(10):98.
[3]叶建坤.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高考,2020(12):7.
[4]孟辰辰.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途径[J].才智,2020(06):142.
[5]荣琳.浅谈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0(02):7+9.
[6]尉书磊.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优化途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