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发琼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小学校 610102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至关重要,它是评判一堂课好坏的基本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实施“主体对话”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充分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课堂极大的活力并让学生受益匪浅。语文课堂实施“主体对话”教学的关键是需要坚持“四学”的程序;需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需要精心设计对话话题;需要常态化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手把手教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方法;需要巧妙抓住点拨的时机。
关键词
对话教学 模式 策略
正 文
课堂教学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至关重要,它是评判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学生人人有学习任务,人人有展示机会,人人有评判权利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提高课堂的效率。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批判。”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基于“对话”为基础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很多,对话也涉及到了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难发现,师本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较为成熟,为了强化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让学生通过对话学有所得,真正解决生本对话的不深入、生生对话的走过场,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了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对话形式,即“主体对话”。
“主体对话”就是将对话的主体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与课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中逐步将知识内化,将能力提升。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我们寻得了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的一些模式和实施策略。语文课堂实施“主体对话”教学的关键是需要坚持“四学”的程序;需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需要精心设计对话话题;需要常态化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手把手教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方法;需要巧妙抓住点拨的时机。
一、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需要坚持“四学”的学习程序
课堂“四学”是对课堂学习过程和形式的要求,具体包括首学、互学、群学、共学。首学是指学生根据课堂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的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找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为互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学就是在首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倾听伙伴的相关建议,通关讨论形成小组共同的成果,为群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群学是学生在班级之中相互交流学习成果的学习,通过学习发表小组的观点,学习其它小组的观点,为共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共学是学生在群学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形成最终的成果,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和介入。“四学”的提出赋予了课堂真正的程序,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坚持“四学”的学习程序。“四学”是课堂学习的程序,而学生“主体对话”式教学就是在“四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运行的相关准备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
(一)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实施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的第一步工作。所谓科学,即是要做到学生人数合理、学习层次合理、性别比例合理、性格层次合理等。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四人为宜,在小组成员的构成中,需要考虑学习方面的层次,往往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在性别方面的考虑也是需要的,男生的胆大敢冲与女生的沉稳心细可以很好的互补;在性格方面同样是需要考虑的,不同的性格可以在学习讨论的时候探讨出不一样的结果,使得学习成果丰富全面。另外,需要对组员进行一定形式的编号,便于课堂的部署和有意识地通过指定问题交流者促进某些学生的学习和训练。
(二)精心设计对话话题
学习小组构建完成是实施“主体对话”式教学的基础,接下来需要老师根据课堂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中学生对话的话题。对话的话题要与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的内容密切相关,除此外,话题需要具有可探讨性,如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那么可探讨性就不强,要么造成对话过程因为简单而无趣,要么因为问题过于有难度而出现无讨论结果的对话冷场。基于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寻求一两个贯穿整篇文章的问题作为研讨对话的话题是最科学和有效的。经过探讨和对话,解决好这一两个问题就相当于学习完了这篇课文, 达到了学习的各种目的。
(三)常态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手把手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
一直以来,合作学习都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需要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向别人学习,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学习。通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让自己学得更加深入。对话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交流对话的时候是最不容易的,往往说完自己的理解就结束。这样的话对话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的,所以需要有对话的模式和一定的形式。有效的做法:1.培养汇报组主持人,进行汇报串联;2.培养汇报者使用汇报的过渡语并关注、抽取不同意见者质疑发言;3.培养汇报者在问题结论达成一致时组织全班进行感悟体会。
(四)巧妙地抓住点拨的时机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经过“四学”的环节并充分的对话后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训练了相关的技能。但是学生仍然对有些地方不够明白,所以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对话教学中的点拨需要抓住具体的时机,既起到点拨的作用又不打断对话的场景和影响对话的效果。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互学研讨环节点拨和小组“对话汇报”结束时点拨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操作程序对比显示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教学的优势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话”式课堂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训练了学生更多的能力。现以《夜莺之歌》的主要内容的归纳为例,谈谈常规教学和“主体对话”式教学的不同做法。
(一)常规教学程序
1.教师:“同学们,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
2.抽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3.当学生归纳得几乎完整后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促进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主体对话”式课堂教学程序
1.教师:“同学们,课文给我们陈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2.出示学习要求:
(1)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归纳。
(3)同组的伙伴一起交流、修正,归纳出简洁准确的主要内容,形成汇报的内容。
(4)抽取汇报小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并组织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说明:由于是主要内容的归纳,每个组仅有一个答案,所以汇报时仅有小组代表发言。这位代表与本组组员一起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补充、完善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形成班级的共同对话成果。如果研讨话题不只有一个答案,组内的成员都将具有汇报的机会。例如:这是怎样的小夜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一个话题,组内学生找出来的成果就很多,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与全班同学交流对话的机会,通过对话形成共识并指导全班同学感悟自己交流的这个知识点。)
3.教师在学生完成具体的交流汇报后评价鼓励,然后将各组成型的主要内容结果进行展示,促进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
从以上的实践课例可以看出,过去的学习方式基本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较多的学生的交流,达到了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不过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中等学生和多数后进生没有很好地归纳出事件,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干这件事!“主体对话式”教学的形式多了小组中交流、归纳、总结和班级中的汇报、评价、补充。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自己认真,因为他要在小组中发言。否则,伙伴会对他提出质疑,甚至看不起他!另外,通过小组的总结,他对于事件会比较了解。当然,在班级汇报活动的时候,他会倾听别人的汇报,因为他要比较,想知道本组的结论到底如何。这样的一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对主要事件的深入感知。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彰显。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坚持“四学”的课堂基本程序,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学习,可以更充分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课堂极大的活力并让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魏书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对话录》 褚树荣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黎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美国. 艾玛·麦克唐纳 (中国青年出版社)
5.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伍新春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