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敏
广东省高州市大井镇大井中心学校 52523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至第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地点的词,梳理文章结构,发展初步概括的能力;能在情境中提取景物,并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整理景物,并发现景物的特点及描写顺序。(教学重点)
2.能借助镜头与文字的比较,发现语言的奇妙、有趣,能积累语言,丰富学习语言的经验。(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在阅读方面比较薄弱,源于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勤于思考,导致写作能力不高,没有素材可写,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四、教学策略:情境教学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解题,导入
滨是什么意思?滨就是水边的意思。海滨就是海边,河滨就是河边,湖滨就是湖边,今天我们一起去的是海滨小城。
二、教学过程
(一)读文,梳理结构
1.出示学习建议一
第一,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第二,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海滨小城的哪几个地方,请划一划。
2.汇报交流
(1)在互动中,梳理地点: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2)结合课题,请学生发现这五个地点词的秘密。讨论中明确“海滨”对应大海和沙滩,“小城”对应庭院、公园、街道,梳理文章结构。
3、聊聊印象。海滨小城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海滨景色之美。(课后练习1)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想象海滨的美景。2.体会大海的色彩绚丽。(1)读一读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蓝、棕色、银白色、白色、灰色、金黄色)(2)完成填空:天是( )的,海也是( )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 )的机帆船和( )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 )的、( )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动静结合之美。
远处的大海绚丽多彩,近处的沙滩又有什么特点?(1)轻声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①引导学生抓住“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来体会贝壳的颜色多。②抓住“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理解“寂寞”。(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是形容贝壳没有人理睬。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③这里除了讲沙滩的贝壳多之外,还讲了沙滩在船队靠岸时的喧闹,这喧闹的情景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当时喧闹的情景:沙滩上会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然后用一段话把你想的描述出来。④朗读第1~3自然段,摘抄写得好的句子,再一次感受海滨美景。(课后练习3)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庭院之美(课后练习1)
1.找关键句,感知大意
第一,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第二,找到相关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第三,交流并板贴:树多。第四,小结: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课后练习2)
2.抓关键词,品析树多
聚焦句子: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说说这句话是写树的什么多?(种类多)圈出“有……还有……”“许多”,这些词说明树的种类非常多!让我们感受到庭院的树很多。齐读句子。
聚焦句子: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说说读懂了什么?(好像闻到了桉树的香味)那香味怎么样呢?划出关键词语:满街满院引导质疑:满街满院跟树多有关系吗?这是从哪个方面写出树多的?(板书:香味浓)
聚焦句子: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笼罩”。指名读,这一片片红云指的是什么?(凤凰花)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凤凰花开得多的样子,来表现庭院树多。(板书:花很多)
3.总结写法
第4自然段围绕“庭院树多”这一意思主要写了树的种类多、叶香浓、花多这三方面的内容。读懂这段话,可以借助“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个关键句来理解的。像这样,当一段话的其他句子都围着一句话展开写,这句关键的句子我们就称它为“中心句”,当它的位置在开头时,我们又称它为“总起句”。
4.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公园和街道之美。
第一,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一想公园和街道的景色是怎样的?
第二,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课后练习2)
第三,小组合作,任选一个自然段,交流这段话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围绕公园和街道的美,先后写了哪几个方面?
汇报1:公园的榕树特别美,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榕树比作撑开的绿绒大伞,特别形象。更加能突出关键句。汇报2:街道特别美,甚至一片落叶也没有,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关键句。教师总结:用上多种修辞手法,内容更加突出。
(五)总结
本课例基于学习的心理逻辑,创设学习情境,将发现语言规律和积累语言贯穿于全课始终,组织学生在活动化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发展言语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此文的写作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桌间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