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葵
湖北省洪湖市第二小学 433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地人将中国教学与西方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尽管中国的孩子比西方的同龄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但他们缺乏西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有目的地发掘学生的能力,有必要在各个阶段改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已成为教师的思考问题。作者认为,协作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可以将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一起做出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研究”的教学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两到三个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复习新课,在教室里共同学习文章的核心内容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拥有独立于老师之外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是研究,包括对困难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对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在学习期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性研究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从合作学习知识到研究聚集知识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一、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已被应用其中,这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讨论,可以激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使他们在学习时顺利解决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协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保持平等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协作,激发对讨论的反思以及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协作学习是基于自我指导的学习。通过独立学习,学生面临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协作学习,他们通过分析和讨论问题,从而增强小组成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学习彼此的协作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应地表达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通过听和说,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小组成员的切入点和想法,一起探索知识。通过彼此学习,学生可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习能力。
二、使用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一)如何给学生进行分组
在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师应专注于学生分组的方式,而不是将学生随机分组。因为只有在学生适当地交流和讨论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吸收重要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一般来说,为方便教学,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要根据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讨论知识。根据学生的座位来进行分组,这种类型的组的划分很简单,但还不够科学。因为前桌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优异,所以他们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在特定阶段得到了很大的确定,这使得小组之间的讨论很难证明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和其他方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都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然后确保学生能够进行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知识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而且教学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只是一种科学的指导方法,而不是分组的具体结果,换句话说,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按照“群体之间的同质性和群体的异质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否则将来他们将在合作教学中只会采用这种既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组教学。分好组后,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适应,从而促进后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
(二)学生小组讨论过程
一旦老师按照“群体之间的同质性和群体中的异质性”的原则完成了对学生的分组,教学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必须首先确定出学生要讨论的特定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从而进行明确的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中,老师应注意现场监督,从而了解学生所讨论的想法和内容,当然,老师也应该注意避免出现学生谈论八卦的情况。对于讨论状态不够活跃的学生群体,老师应给他们一些建议,并且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老师可以参加到该学生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就自己的想法向学生提供建议。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最后,老师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做出答案的简要概述。在此时,教师应对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类和总结,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观点对各个小组进行重新分类,将具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包括在小组中,然后启发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在与学生讨论后,教学老师再次向学生解释剩下的问题,这将使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教学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
(三)小组间的交流和评价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影响十分重要,存在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存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评价在合作学习内发挥的是指挥棒的作用。评价需要坚持目的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坚持过程教育性、实施可行性、结合自评与他评。制订评价系统要满足小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方法要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和定性与定量法。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评价主体多样化的方法,在有效的评价交流中,及时得知小组学习的利弊,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总之,合作学习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实践该种教学模式,正确使用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教学
在向小学生教授数学时,数学老师首先必须对所解释的教材有很好的理解。如果要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合作教学法,则必须先研究和分析数学教材。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进行协作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研究他们的数学教科书并找出可以通过协作教学来证明的知识点。每个数学知识点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数学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来理解这些知识点的特征,这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协作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小组的划分。在划分组时,我们需要关注每个组的数学水平。在实际分组时,教师应把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机会以及学生的兴趣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在数学小组分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每个小组成员吸收知识的能力来为每个小组成员选择小组负责人。每个小组成员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不同的数学知识储备,因此小组间的任务可能不会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做到非常平均,分配任务时要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特征(基于学习任务的适当分布)来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合作研究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会受到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但总的来说,合作研究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利多于弊。在合作研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和适当的辅导可以增强合作研究对学生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小学生教授数学时应充分注重对数学教科书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协作教学。在男女同校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教学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7(24):117-118.
[2]周吉洋.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78-80.
[3]傅惠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