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忠千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 浙江 瑞安 325204)
摘要:科学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以研究自然现象规律为主,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式去探究自然规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阶段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需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课堂活动的设计进行全面且深度地优化,采取多样提问的方式,重视实验的操作,联合真实的生活案例,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与原理,最终实现推动学生科学创新、高效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优质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初中科学课程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关键内容,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重新审视课堂设计,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进行全面地优化,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让他们懂得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让他们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奇异现象,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满满地收获。那么到底该如何优化设计呢?本文就此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优化目标设定,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准则
课堂教学中,设定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思维特征相符的目标,便成功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加快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脚步。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根据教学大纲,三是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四是联合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而目标的特点则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明确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重目标的层次化和针对性,使得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力的存在》中,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综合多个层面,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考虑:(1)从真实的现象中概括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从效果中判断出力的存在;(3)结合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用力的相互性解释一些现象;(4)透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5)通过了解力的存在培养学生亲近科学的意识,借助体验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实事求是态度的形成。在确定了这些目标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特点,选定恰当的指导方式,确保在实际操作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目标。
二、优化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以往课堂上的提问是设定好的,按照提前规划的流程进行,有时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有些问题则过于简单,多个问题之间通常缺乏连贯性,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没有借助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优化提问的方式,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突出教学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有序的思考中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发展。
《光的反射和折射》中,难点是反射和折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要让学生掌握画反射和折射图的技巧。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现象:手电筒的光射到平面镜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汽车的观后镜为什么是凸起来的?将筷子的一半放入水中后为什么能看到筷子变弯的现象?引出光的反射现象及其概念和特点,提示学生深度思考: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光路的可逆性这一特征,在学生掌握了反射的知识后,组织他们自主探索折射的内容,思考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光会怎样偏折,反过来又是怎样的情境呢?指导学生画出光的折射图。结合生活现象引入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探索,增强了他们的探究动力,促进了他们深度思考,提高了他们独立解析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真意识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科学原理的有效方式,但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通常运用演示或者抽象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处在相对空洞的学习氛围,不能满足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成为了纸上谈兵。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地借助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优化实验的讲解方式,改变理论性讲解的方式,转变演示的办法,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成演示,让学生看得真切、学得投入,另外为了满足所有学生操作实验的欲望,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真实的实验操作经验,使他们从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科学求知的态度,使得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严谨、完善。
《电流的测量》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连接电流表的方法,学会读电流表,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实验部分要同用一只灯牌做两次亮度不同的实验,分别用一节和两节电池作为电源,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用多媒体的方式清晰地演示连接电流表的每一个步骤,放大电流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入到实践操作中,观察他们的操作流程,讲述连接电流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从错误的现象中查找原因,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快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提供给学生独立操作的空间,布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的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生活资源创新实验器材,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地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学设计方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关乎着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在课时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巧妙地收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提问的方式,变革实验的形式,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多角度优化课堂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学得开心、高效,这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林俊能.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0(08).
[2]钱仲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18).
[3]朱萍萍.刍议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