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新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城中心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发展,对小学校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教导小学生现阶段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塑造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学习。对小学数学来说,该学科较语文而言存在更加强大的抽象性,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思维意识,致使其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经常会难以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对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确保小学生能够掌握现阶段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快速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时小学生的头脑智力发育速度较快,对于知识的需求显著增长,教师应准确把握住这一时期,以充足的知识讲解塑造小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但在当下时段,诸多小学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灌溉式”板书教学,教学氛围枯燥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数学知识的乏味性,进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为了确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小学生开展更具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从而保障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诸多信息化设备涌入小学校园,多媒体教学即为最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将枯燥的书本数学知识以色彩鲜明的视频形式进行展示,为小学生带来新鲜视觉体验的同时,还能够配合音箱等设备最大程度活性化数学课堂,从而更加高效的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最直接的体现,教师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将数学知识教导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既可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里调节小学生的心态, 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保持小学生的思维灵活,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更具活力。
(三)生活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对于生活事物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所以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常见的生活事物、熟悉的生活场景带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使小学生通过生活事物的观察、思考掌握其中包含的各种知识,有效降低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抗拒心理的同时,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
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强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才能够将其彻底掌握,因此教师务必要强化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动态影像观看代替静态书本想象,简化小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同时,还能够将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以更加浅显易懂的形式进行教导。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强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展示。较为常见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等,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事物将其具体化,使小学生可以形成更加鲜明的认知。长方形即为两条对边平行、相等,且内角皆为90°的图形,“同学们,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含有长方形,比如我们的教室中的黑板、旗杆上飘扬的红旗、学习的数学课本等等,这些事物都是长方形的,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长方形呢”教室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随后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校园中的各种窗户玻璃也都是长方形的”。另一名小学生进行补充:“老师,我们平时玩的扑克牌还有我们装鞋的鞋盒也是长方形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室结合生活事物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在更加鲜明的视频观看中提升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认知,进而在生活事物的展示中强化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二)开展游戏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题目是小学数学最为常见的题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旨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得出答案。教师开展游戏教学进行数学知识讲解,可以在数学游戏中融入计算习题,使小学生在游戏环节里不仅还能够掌握现阶段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下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计算抢答的游戏,教师提出问题由小学生进行计算抢答,最快答出正确答案的小学生计一分,首先达到五分的三名小学生进行冠军争夺。“同学们,第一题是25+14-37等于多少”教师提出第一题。一名小学生迅速进行抢答:“老师,答案是2”。“回答正确,这位同学计一分,大家请听第二题,33-16+28-19等于多少”教师适当提升难度给出第二题。另一名小学生迅速回答:“老师,这题的答案是26”。“看来是老师小瞧大家了,第三题是假如老师家里有15颗糖果,老师第一天吃一颗,第二天吃两颗,以此类推。老师需要用几天才能吃完所有糖果”教师更换角度再次提出问题。第三名小学生计算后进行回答:“老师,您需要5天才能吃完,因为每一天都在增长,1+2+3+4+5等于15,所以您需要吃五天”。教师以游戏活动代替知识讲解,不仅可以赋予数学知识较强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计算抢答中锻炼数学感应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数感培育的同时,更加高效的实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生活教学,丰富知识掌握
数学知识的无限性决定了该学科广泛的教学范围,教师仅教导小学生书本的教材知识不利于小学生全面数学素养的塑造。拓展生活教学即为教师应用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将之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以生活事物、事例作为教学载体使小学生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的亲和力,有利于培育小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小学生课内外多种数学知识的融合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拓展生活教学来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范围。
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生活探索学习。教师首先可以使用硬纸板制作一些色彩鲜明的七巧板,然后将班级的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随后为每个小组分发一组七巧板,让小学生可以自行思考七巧板能够组合的图形。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益智玩具,通过合理的搭配、拼接可以组成1600种以上的图形,如“人物”、“动物”、“桥梁”、“房屋”、“尖塔”等等。在课外拓展中,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制定的不同的组合任务,使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完成要求图形的搭配。教师以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七巧板”作为教学载体进行知识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还可以在拼搭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头脑智力的发育,使小学生轻松的氛围中丰富图形知识的掌握,提升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即为小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的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枯燥的教学氛围以及抽象的知识理解。教师采用多种生动教学手段进行知识讲解,不仅可以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小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教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可以有效突出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而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庆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中华少年,2018(13):62.
[2]崔岩.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8(11):74.
[3]林长玉,欧阳善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