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刘春莲、王艳萍
[导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的当前教育需求
        刘春莲、王艳萍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小学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的当前教育需求,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都在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游戏化教学方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能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也在教育教学方面做了不少改变,但是仍然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比如单一的知识灌输、枯燥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小学生的特点,如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跃起来,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本篇就游戏化教学在当前数学课堂上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方式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中的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喜欢学数学。
        (二)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大多数小学生都爱玩游戏,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在课堂上玩游戏,能减少他们对课程感到无趣枯燥的心理,玩起来比较投入。教师要根据课堂时间和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游戏方式,把控好游戏时间,最大化的发挥游戏在课堂上的作用,集中学生注意力,学会运用课题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游戏要具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的游戏不只是普通的游戏,教师在设置游戏的时候要将教材内容和游戏内容结合起来,明确课堂游戏的目的,也让游戏具有趣味性。如此,在学生们玩游戏的时候能主动参加,主动思考,在完成游戏任务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时候,也能收获本课的知识理论,课堂氛围既不沉闷,学生也能学的开心,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游戏法导入本节课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都不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直接“单刀直入”进行知识讲授,认为这样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时间。其实,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最后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逐渐产生对数学课的厌倦心理。数学的逻辑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游戏环节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也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游戏化教学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单纯的玩游戏喜欢上数学课。
        例如,学习人教版《混合运算》这一课程,此时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和“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可以设置“运算抢答”的小游戏:先出示手中有加减算式的卡片,让全体学生抢答,然后请学生将运算结果所得的数字卡片贴上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然后再出示有加法和乘法的算式卡片,请学生贴上去自己算的答案卡片,同时让全体学生思考,这样的结果是否正确,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起来有点困难,一遇到困难,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度就会比较差,容易放弃学习本课堂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断层越来越多,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差。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知识,深刻理解并巩固知识,这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人教版《图形的运动》轴对称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进行重难点讲解后,可以开展“剪纸竞赛”游戏,让学生进行前后左右分组,用提前备好的剪刀和彩纸,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剪出轴对称图形。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主动参加,并在学生们剪纸时,将本课内容再重复一遍,引起学生的注意。剪纸结束后,请其中三个小组长展示本组内的成果,让其他学生讨论,哪个组剪的正确的轴对称图形最多,教师给予小组学生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法,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比赛中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游戏化素材要具有趣味性
        部分教师在选择游戏素材的时候,过于注重跟本节内容知识的贴合度,选取的素材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缺乏趣味性,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够或是不感兴趣,导致他们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具体特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或是熟悉的游戏化素材,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学习人教版《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篮球设置“拍球”的比赛环节,让两组学生进行比赛,用拍球的结果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运动,喜欢球类,篮球比较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好八张较大的扑克牌,数字2至9,再准备一张“1”和小数点卡片,设置“你来说我来组”的游戏,请一位学生读出多媒体展示的小数,然后请其他背对多媒体的学生拿着数字和小数点卡片正确排出小数的顺序。学生对扑克牌比较熟悉,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探索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做好游戏化教学的总结和反思
        在新课改理念里,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核心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并充分探索知识,在学习中更具有主动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枯燥、比较难的数学知识。针对于每节课或每阶段的游戏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经常对其中的教学设计、课堂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反思自己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缺点,优化游戏化教学设计。
        例如,学习《认识时间》一课的时候,教师设计了“听故事画时间”的小游戏,教师先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根据听到的故事里出现的时间,拨出或画出正确的时间点。课后,针对教学和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游戏法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如课堂氛围怎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游戏过程占用了课堂的多少时间等等,遇到疑难及时与同事积极探讨交流,便于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小学生综合数学水平。
        三、结语
        游戏化教学能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游戏化教学里,主导和关键在教师,焦点和主体在学生,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游戏化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渐、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中的游戏方式并灵活运用,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逐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祖国,2018(6):243-243.
        [2]熊成霞.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中下,2018(3):114-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