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赵文广
[导读] 高中物理是以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组成的学科

         赵文广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是以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组成的学科,而且物理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也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常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使其在有限时间内得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打造高效课堂。基于此,本文章对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鉴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气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可谓是层出不穷,各类新型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契机。物理属于实验性学科,正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所以教师必须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高效课堂的深刻内涵
         高效课堂,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确保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以符合素质教育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需求。进一步深入分析,高效课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输出最大化。在课堂的45分钟内,教师讲授的知识产出及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最多,确保学生从课堂汲取的知识点及学习效益最大化。其次,课堂教学投入最大化。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应是全身心的,确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直处于高水平,学生的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高速运转,思维不断发散。最后,课堂教学的效益要具有延续性,确保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要想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必须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素材中有效结合创新思想,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物理资源的有效应用,着重凸显物理学习的特色与乐趣。例如,在教学“摩擦力”相关知识点时,为了引导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自制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应用弹簧测力计以及棉布与毛巾、砝码、木板等各类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摩擦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模型或者是制作知识框架图,辅助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例如,在进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一知识的教学时,由于这一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探究特性,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接触过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相关现象,因此,笔者就以小组合作学习拉开构建高效课堂的序幕。上课伊始,笔者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能力,将学生以6人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确保各小组间强弱均衡。之后,学生围绕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及能量转化的特点展开探究。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员在他的带领下进行深入的探究,不同的思维在组内产生良好的碰撞。经过讨论及探究后,各小组均得出了结论,小组成员都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二)模拟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模拟生活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景象开展教学,立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下,让教学内容得到优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以《曲线运动》为例,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在引入曲线运动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非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哪些?”此时,学生纷纷说出玩过山车时游客的运动状态、火车在轨道上运行以及风中摇曳的枝条等。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在评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该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教学作出正确以及科学的评判,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鉴于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与原理,单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不仅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优化物理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有利契机,教师不妨在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轻松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电磁波的发现》为例,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应进行观察。教师首先播放“神舟六号”发射场面,并向学生提问::“神舟六号”上天后,人们是怎样知道它到达预定的地点呢?此时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教师通过播放变化的磁场在线圈里形成电场的动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评课时,可以将此次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帮助授课教师在此环节中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
         (四)注重引导,提升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角度对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认识。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物理有个全面的认识,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实现物理观念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使其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物理知识,又能很好地激发其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培养科学的物理思维,还要使其能够通过分析、探究认识物理本质,进行科学学习。在落实人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通过生活情境模拟、理实结合、实验探究、分层合作等培养物理素养,让高效课堂的构建得到有效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月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04.
[2]宋建权.关于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才智,2019(33):127.
[3]李宝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