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宏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小学
内容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2.0的时代。在教育信息化影响下的数学教学开始了新的征程。教育信息化的数学课堂不再只是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知慧的数学课堂,是要成为每个学生在课堂外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处处、时时可学的无缝数学学习课堂。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智慧课堂 建构知识 深度学习
现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2.0的时代。在教育信息化影响下的数学教学开始了新的征程。教育信息化的数学课堂不再只是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知慧的数学课堂,是要成为每个学生在课堂外以网络为支撑的,处处、时时可学的无缝数学学习课堂。它如何实现数学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呢?疫情时的数学教学,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从“可用可不用”变成了“不能没有它”,体现了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加体现智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零碎公式、概念等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大概念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大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智慧课堂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 “接受知识”转向“建构知识”的智慧课堂
“核心素养”是现今教育的方向,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接受知识”变“建构知识”。摒弃以往的老师掌握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是自我主导,自我选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遇到突发事件,今年的疫情期间,师生都在家,“互联网+”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优势。通过网络,教师上网课,学生通过过互联网学习新知。学生不可控,那么要使学生主动去学,主动的去建构知识是网课是否有实效的主要标志。上网课的老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些数学教师先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教学,通过钉钉平台,先发送课时微课,学生先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播上课时为学生解惑,并通过网上平台测试卷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单元结束后,以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把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不再碎片化,让学生体会知识背后的大概念。把教师从“满堂灌”课堂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
二、从 “稍微增强”转向“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
鲁本·普恩特杜拉提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分两大类——增强与改造。在传统的设计课堂中,信息技术只是用来替代了实物模型、替代了粉笔等,只是稍微增强了以前的教学资源。以建构理论和深度学习为引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来制作视频或ppt来展示他们动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信息技术 能力,能够用电脑制作视频。
当学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布置学生制作一个《数学绘本》视频,再通过视频评比,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这样师生教学完一个大概念,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让课程的教学更加完美。
三、从 “技术支持”转向“人机协作”的智慧课堂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制作一些辅助教学的教具、学具,通过过信息技术做课堂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室在课堂的参与、督促、指导知识。而网课期间,教师怎么hold得住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堪忧。教师这只“驯兽师”如何让学生这只“神兽”变成“乖乖兔”?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尤其重要。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老师,需要的是“人机协作”。“人机协作”是要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减轻教师的负担。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怎么实现网上教学,“人机协作”更是不可或缺。
例如:在网课时,在知识的关键点,通过网上直播互动连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网上作业批改的作业点评调整学生对知识掌握,通过评语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把教学资源充分融合于网络教学中,集体备课,有针对性、有实效,减免了家长担心孩子的“挂羊头卖狗肉”。“人机协作”,是新时代的必走之路。
四、从 “独享”转向“共享”的智慧课堂
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堂,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教学设计得好,学生有可能学得好;相反如果教学内容没选择好、没设计好,学生有可能就学得不好。而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去设计教学内容,未必就是最佳方案,这个“独享”课堂就有局限性。而互联网+的时代,是网络“共享”时代,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都可“共享”。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更加合理和高效,是智慧的课堂。
时代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再不断的更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加深入的融合。怎么不让步子走偏,不让学生的网瘾“更上一层楼”,要选择更合学生“口味”的智慧课堂,这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研究和探寻,用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如今复杂且眼花缭乱的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核心素养,收获自己学习的硕果。信息技术融合下的智慧课堂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顾筱玲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