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锦
广西省桂平市社步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对于过去数十年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造成体育教育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生对体育学科兴趣不足,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所以,在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中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鉴于此,本研究从近几年流行的兴趣教学法出发进行阐述,从中反思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的举措,以优化后续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应用
兴趣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学生学科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恰当的应用这一方法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也能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探索习惯,所以,在推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兴趣教学法就成为了很多教师探究的关键内容。基于此,初中作为学生学习体育、培养体育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呢?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动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是唯一能驱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因素,所以,恰当的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体育课程中能有助于在根源上提高学生们参与课程的动力,从而在源头上保障初中生体育学习、体育运动的效果,并为以后学生们自发的参与体育运动创造心理条件。
(二)保障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
反思过去数十年的初中体育课堂,可以发现趣味性不高、教学效率不好是导致初中体育学科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问题,兴趣教学法在这一学科教育中的应用能在极大程度上凸显体育教育的趣味性,进而驱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以往体育学科教学的效率同时助推初中体育学科的有序发展。
(三)指导学生创新、探索体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创新、探索也成为了近几年体育教育改革的新关键词,基于这一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启蒙、指导学生创新、探索体育学科的目的,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助推现代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兴趣教学法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将兴趣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学与普通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兴趣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兴趣教学应当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生理特征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其次,兴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性和自发性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十分重要,只有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才能从根本上达成有效锻炼的目的,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这一理念。最后,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兴趣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为生动的学习氛围,进而更好地引导其展开体育活动,帮助其提升自身对于体育的情感。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实施策略
(一)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摒弃传统的仅通过课堂展开教学的方式,采用更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游戏教学进行展开,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体育学习的热爱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开展沙袋体育游戏的方式,更好地提升自身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沙袋的几种正确的投掷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沙袋投掷练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投掷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熟练掌握投掷方式。在学生练习过后,教师应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
(二)多开展体育综合竞赛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好胜心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竞赛项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升自身的体育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更好地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趋势。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而更好地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示范基本的动作要领后,让学生进行练习,之后通过组织篮球比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增强自身对于篮球的兴趣,更好地感受到篮球竞技的魅力。篮球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动作以及身体敏捷程度、弹跳能力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改善,针对学生存在的优点,应当对其表示肯定及表扬,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三)兴趣教学法可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目前的体育教学的自主性和兴趣性较强,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帮助学生轻松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更好地提升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内部开展乒乓球教学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乒乓球的魅力。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也是世界上主流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后再让学生展开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获得一定的提升,学习氛围也能够更为轻松。
(四)选择科学兴趣教学法应用方法
就初中体育课程而言,课程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进来,由此,在后续初中体育课堂应用兴趣教学法时,教师就可以尝试在教学开始前就将学生划分为体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实践,借此凸显体育学科中蕴含的团队协作魅力,让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从中收获更好、更具现代体育教育意义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体育课程开始前,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们的体育身体素质展开简单的评测,将身体素质相似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中,以此确保他们学习体育的进度相似,便于后续课程的展开。而后,教师则可以根据体育学习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阶段式的目标,让学生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达成阶段目标同时冲击更高难度的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收获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中应用的成效。以五四制人教版体育“排球”为例,教师们就可以基于这一内容为学生设计如“了解基础排球规则”、“掌握基础排球运动技巧”、“基于规则熟练应用排球技巧”这三个目标,让学生们在逐步突破自己、获得新生的基础上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收获兴趣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效果。
(五)关爱学生心理,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在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内心也非常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注意语气,教学方式上以鼓励支持为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举一个例子:有些学生不擅长田径运动,在进行体育加试项目锻炼时,其1000米成绩不理想。这个时候,老师则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鼓励学生坚持下去,考试的时候一定会非常不错的。
四、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对于提升中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初中体育是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兴趣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中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从现实着眼,依据学生的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组织和拓展体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初中生体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莲花.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00-101.
[2]刘少东.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36):116+118.
[3]崔健.中学体育课程中对运动兴趣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