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冯智
[导读] 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冯智
        商洛市镇安县第三小学

        摘要: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和美学技能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小学美术教学。
        关键字:小学美术;问题和对策;策略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足
        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基本艺术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小学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美术课程并未对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课时上,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小学基础课程扮演重要角色,而美术教育只是某些核心科目辅助课堂。另外,在教师资源方面,为了节省教学资源,许多学校聘请的美术老师,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此外,许多美术老师的教学技能有限,严重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最重要的是,许多美术老师对美术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美术老师很少在美术课上上足够的课,并且在处理课堂上很随意。他们很少给学生布置美术实践作业。导致学生对他们通过长期学习所学到的东西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课堂上的许多学生总是很懒惰,而老师却无法控制他们,这导致整个班级迟钝和低效率。
        2.美术课程教具不足
        美术是视觉艺术,也是一门需要某些教具的学科。但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许多学校没有为美术课提供必要的美术教育工具。尤其是在一些学校,那里的教育成本和资源稀缺,教师在课堂上用于示范教学的辅助工具太短,学生无法以通过观察教具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另外,教师有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媒体教学,但许多学校没有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这也阻碍了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
        3.缺乏某种竞争机制
        由于在入学考试的考试大纲中未包含小学美术指导,因此许多学校自然缺乏教学学生的紧迫性。在许多小学教学中,老师根本不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进行测试和审查,这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入学考试要求的科目中,学校定期进行考试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条件,但是小学美术学科并不在考试范围内。小学生的意志力很弱,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能对自己严格,因此,老师的监督和测试对于艺术教学至关重要。
        二、解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的办法
        1.活跃教室气氛,指导学生学习
        传统上,在教学艺术中,课堂气氛是相当保守的,老师不会考虑营造课堂气氛,如果事情继续下去,学生会对教学艺术感到厌倦,学习效率会下降。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和观念的束缚,努力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美术的基础知识开始,将教育学生学习美术,他们将继续探索未知的美术世界,并培养自己的心情。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高兴时,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才会高涨,课堂效率才会明显提高。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彩色焰火”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焰火,从外观到颜色特征,形状,并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习,并不断使学生感到高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辅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
        2.专注于任务改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教育的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将完成任务看做美术教学的全部,但是,构建小学美术课堂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完成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从而发展自己,接受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视觉艺术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胆表达他们的想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对艺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贯彻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并让他们从自己做起,充分了解自己,并创造自己的风格作品。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填色游戏,从创造力培养入手,鼓励学生匹配所需的颜色,不要过于谨慎,还可以指示学生留出空白并分析留白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最后的绘画作品也有所不同。在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教师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绘画技巧,也能培养创造力,促进学生艺术实力的全面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助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而具体的感受美术知识,同时能够将生活经验应用于美术学习中,也能教美术教学中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利用这样的方式实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更好的升华学生的美术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情绪和能力。例如在“冷色与暖色”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太阳和火焰会给我们温暖的感觉?而大海和天空却给我们冷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能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总结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并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而小组合作教学就是一种符合当下教学要求的新的教育形式。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做好合作学习引导工作。例如,在学习水果和蔬菜的绘画方式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向每个小组展示不同的水果和蔬菜,并允许每个小组成员突出水果和蔬菜创作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互惠互进。水果形状只是参考,因为颜色的组合,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玩耍。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而且可以发现彼此的亮点,从而使合作更加有趣。
        5.提供足够的培训工具
        教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远古时代开始,无论是按照传统教学的美术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和实践始终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教师应为师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工具。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塑造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品质,美术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相辅相成的艺术品,以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与艺术品进行互动,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缺乏耐心的特点,需要使用多媒体来吸引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学生可以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热情。
        结语: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明确美术教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对策,利用这样的方式让美术课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宇新.新课标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2]金雯.浅论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文理导航:下旬,2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