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霞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524034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关于语文教学,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就是阅读。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呢?这是当下老师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那么,怎样可以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构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本论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
引言:在小学老师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为大家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一方面,老师们结合思维导图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这一新的元素引入其中并且进行合理的运用。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学习兴趣增加,积极性得以提高。思维导图把交错纵横的知识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明确知识重难点,明白其内在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因此,提出用思维导图为小学的语文阅读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用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的英文名字是The Mind Map,也被称为心智导图,它是人们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由于这个方式既简单又很有效,所以大家都认同这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当然,作为一种有趣并且很有用的学习方式,它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欢迎。
2.巧用思维导图,深化课程内容理解
2.1课前预热阶段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老师已经习惯了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文章,体味作者的情感。在学生进行阅读前,老师先将几个相关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认为这样,学生就能理清文章结构,读懂文章了,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好方式。不尽然,当老师讲解时,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如果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地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时,不仅仅是带着问题去读,更是通过独立地绘制文章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提取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和总结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2.2课中学习理解阶段
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学语文阅读似乎都存在着一种误区——只要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就算作是教学成功了。不是的。老师在教学备课时,想的不应该只是这一堂课学生有没有学会了这一篇文章,而应该是学生学习了这一篇文章后,是否学会了去分析理解其它文章,甚至能否将学会的这些知识化为己用。如果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可以做到合理、灵活的使用思维导图,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有条理的,清晰的理解某一篇文章,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解析文章,作者先写了园子里面有昆虫和榆树,这些都让“我”觉得新鲜漂亮;然后写了“我”在园子里和祖父做的事情,展现了我的自由快乐;最后描写了园子里太阳大、天空高、花开、鸟飞等。这些都表达了“我”对祖父的思恋,对童年的回忆。将上述的内容以条目式的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明白这篇文章内容讲的是什么,更能跟随作者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总结出自己的理解,最后运用在自己的语文学习上。
2.3课堂教学阶段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他们的兴趣控制的,所以,老师想要上一堂有效果的好课,那就得注意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长时间的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比如老师在讲授郭沫若的《白鹭》这一篇课文时,将多媒体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把课文重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结构制作成幻灯片,依次展现给学生。第一部分是作者简介,将郭沫若的主要成就和作品一一展示;第二部分是文章结构,按照白鹭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等生活习性进行划分,重点突出钓鱼图、瞭望图和晚飞图;第三部分是作者情感,此处老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答案。这样,学生既能明白学习的重点,又能对自己如何写作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2.4课后交流阶段
思维导图不仅在课前和课中可以运用,课后复习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学习了文章后,自己通过对之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再次修正,这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再分析,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到底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再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使自己真正理解本篇文章。
3.巧用思维导图,形成阅读应用体系
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一篇文章就是作者构建的一个小世界。我们制作思维导图应该根据文章的特点,围绕文章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文章进行分析。第一步:通览全文,对文章的内容由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明确文章的主体。第二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结构划分,这样有助于我们理清分支。第三步:明确主观点和各分支观点,并找出每个观点的相关依据。第四步:点出自己的理解注意点。
思维导图的基本图例:1.根据文章内容结构的整理:(1)条目式(2)发散式。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1)螺旋式(2)递进式(2)环状式。3.根据文章艺术的表现:(1)冲突式(2)融合式。
结束语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文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学习其它知识的能力。因此,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老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益西翁姆.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9,(8):199.
[2]夏雪娟.绘图学文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91-92.
[3]徐澍.小议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1):66.
[4]刘昌云.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语文课内外.2018,(31):173,208.
[5]黄日红.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