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明
凤阳县周圩学校 安徽省滁州市 233100
摘要:早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些教师喜欢独自站在台上进行知识讲解,从未考虑学生的感受,导致课堂氛围变得非常差,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就要转变个人态度,尽可能营造积极的氛围,引导学生投入进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个人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小学语文营造课堂氛围的意义,并对于具体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引言: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除了要进行内容讲解之外,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样非常重要。当学生们处在良好的氛围中时,自然能够更好地投入进来,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进而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率。
一、小学语文营造课堂氛围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语文知识较为抽象,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对部分内容无法做到充分理解,从而出现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下降,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语文。而教师在尝试营造课堂氛围之后,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积极思考,有效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进而为个人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
(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语文课堂中有着积极的氛围后,自然会让整个教学工作变得明暗生辉。由于长期处在较为优良的氛围之中,学生们就能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按照规定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实践。时间一长,学生的修养感就会得到强化,自身文化水平也能提升,进而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1]。
(三)加强师生互动
早期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一个人独自讲解,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整个课堂之中,双方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也无法表达个人观点。而在创设了良好氛围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有足够的机会展开互动,彼此交换想法。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就会得到有效改善,为未来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二、小学语文营造课堂氛围的方法
(一)教师需要保持良好姿态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教师理应时刻维持良好的姿态,以此展开授课,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年幼,喜欢模仿他人。而在学校之中,教师是其接触最多的成年人,自然也是最好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造成直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要控制自己的言行,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以此辐射全班学生。同时,教师也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当保持积极的教学姿态,以此对学生的热情展开调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注重三方面内容。
其一,教师应当注重个人形象,穿衣得体,干净整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个人印象。同时还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其二,教师需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友善对待所有人,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其三,教师需要做好氛围创造,对学生积极鼓励,让其产生自信心,进而使得课堂氛围得到改善。
(二)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主体人物。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以其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们的能力差异,为其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使得课堂氛围得到改善,增加参与度。
例如,在对课文《慈母情深》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言,站在讲台上,向大家讲一讲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如此就能使得教学氛围得到感受,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代入到课堂之中,而且还能积极思考,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强化。
(三)注重课前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理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吸引其注意力。这其中,最为有效的便是开展“课前能力训练”。
例如,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1名学生上台向大家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小故事。每堂课参与的学生各不相同,因此大家都有机会。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调动潜在的积极性。
(四)合理选择方法
1.实践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非常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积极练习,以此加强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进行课文《太阳》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中,对太阳进行观察。一些具有较强绘画能力的学生,还能进行画画。相比于枯燥的讲解,显然这种模式更为有趣,使得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激发学生投入其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2.游戏教学
小学生普遍十分喜欢爱玩游戏,教师就可以对其这一特点展开利用,引导其积极投入。毕竟在小学生眼里,任何游戏都会十分有趣,内心前的积极性就能全部激发出来[2]。
(五)加强教学互动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师生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互动,自然可以改善教学氛围。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群体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同时,学生们在自主研究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室来回走动,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自己再提供相应的点拨,引导学生突破难关。
例如,在对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各自发表观点和想法。而教师则进行观察,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及时提供帮助。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师生互动得到了加强,学生之间也能实现深入沟通,大家对于问题本身的了解也会变得更为全面,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变得非常火热[3]。
(六)依靠悬念改善氛围
由于受到应试理念带来的影响,普遍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缺乏足够重视,也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营造。担心学生们过于积极,课堂会变得十分混乱。因此便总是按部就班展开讲解,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显然,这种想法存在缺陷。为了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创设悬念。
例如,在对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相关影像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当年圆明园真实的景象。之后再提出问题:“圆明园的景色这么美,那么它究竟为什么会被毁灭呢?”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产生了好奇心,渴望了解答案,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氛围也会变得非常火热,教学质量随之提升[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氛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诸多帮助。为此,教师理应提高重视度,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营造。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提升,按照规定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增强个人水平。
参考文献:
[1]成根良.浅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00(004):148-148.
[2]马芸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0):P.156-156.
[3]张艳辉.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13):95-96.
[4]徐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的研究[C]//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9(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