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概述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     周彩凤
[导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周彩凤  
         寿光市建桥学校  山东 潍坊 262700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针对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并实现两者的一体化,他它们深度地融合起来,显著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具体教学实际中,要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共通性引起重视,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写作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突破传统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一体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在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箭双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反复的实践与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读与写分离,重阅读、轻写作等问题,影响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读写教学现状
         目前应试教育理念依然对小学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带图阅读占到了相当大一部分,对作文的接触不是很多,各类考试作文对此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基础期的写作训练很容易受到忽视。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的篇幅明显增加,对字数和语法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而且阅读和作文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做阅读题时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对其中蕴含的中心思想绞尽脑汁地加以解读,明白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在写作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很容易出现理解不到位而跑题的现象,或者耗费很多时间,写出来不尽如人意的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阅读和写作往往会对其语文学习造成制约作用。要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上来,为后续初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阅读及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根本的解决,在教学中必须把两者充分地融合起来,实现教学的一体化,让小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把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的读写结合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使得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极大的改观,进而促进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一)以阅读为基础,指导读后感写作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中,阅读是基础,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途径,也是触发小学生情感的手段。小学生的情感波动较大,当看到某些文字时,也会引起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发挥阅读促进写作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可以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有很多,可以是情感方面的熏陶,也可以是言语方面的积累,还可以是一时之间的感悟等,这些都有必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常见的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一般在教师系统进行阅读教学之后,学生全面了解了写作背景、文章意图、语言情感等,在此基础上的读后感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触,是真实想法的体现。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不受题材或者角度的限制,只要是文本阅读之后的想法都可以。教师应尝试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积极评价。总之,教师应抓住读后感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读与写的结合,眼、手、脑并用,真正有所收获。


         (二)有效地组织仿写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偏于感性,也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弱,而直观思维比较突出。因而,在学习中,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这些较直观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而单一地靠逻辑推理、理念归纳来学习,则效果较差。所以,在读写结合中,组织学生仿写是一种效果最佳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收获直接转化为写作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和把握积累方向一样,仿写其实也应有具体的目标,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些教师组织学生仿写,任务安排得太模糊、笼统,学生就抓不信仿写的要点、重心。表面上看,与仿写的对象很相似,但只是形似,不是神似。模仿之后,并不能把技法、章法迁移为自己的创作能力。也就是当学生脱离效仿对象的时候,仍然不会创作。这就失去了仿写的意义。因而,在安排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仿写时,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特征和效仿的重心,对学生进行提示,要求学生着重模仿某个方向。例如,有的文章是主题很新颖,就让学生去效仿如何确立吸引人的主题;有的文章结构具有示范性,那么,就重点让学生去仿写结构,而不必关注内容;有的文章则亮点在于修辞,那就让学生去重点模仿其修辞手法;有的文章在借物言情方面特点突出,那自然是让学生去创作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至于什么物,则建议学生忽略。
         (三)把阅读和写作充分契合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对写作教学规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以此为前提,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令写作根植于阅读,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时机,完善与优化阅读以及写作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文本,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还要从点与面视角,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主动地表达出来,除了要充分挖掘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还应把语文教学模式与阅读写作教学有机地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
         (四)、积累生活经验,养成写日记习惯
         写作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等待灵感,写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从广义上讲,观察生活也是种阅读,生活中的无形文字有着更多的内涵。从这个角度分析,教师应尽可能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文本,进行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生活,形成记录日记的习惯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写日记是写作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暴露写作问题的途径。经过长期的观察,有的小学生在写日记时,习惯地将简单的人或事进行罗列,缺少主线、中心思想甚至逻辑性,像一个简单的记账本一样,失去了写日记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从日记的写作方法入手,将阅读生活与记录生活相结合,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写作兴趣等。同时,教师可以以主题的方式,布置写日记的任务。总之,写日记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看到生活的乐趣,从阅读中得到启发,记录与阅读有关的内容,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结束语
         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在小学高年级阅读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依托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把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这也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坤.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83-84.
[2]罗冬荣.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07):175.
[3]刘芳.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0(28):34-35.
[4]陈金有.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16):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