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丽
三亚市海棠区林旺小学 海南省三亚市 572014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十分重要,而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研究的基础,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培育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完成观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观察能力;阅读教学
前言: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他们更为仔细观察世界,同时养成留意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可以在观察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素材。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和提高学生观察兴趣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1.学生阅读量不足
很多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分析其原有是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有限,不能正常开展阅读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扩展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总时长,但是这方面工作开展不佳,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累计等方面不足对阅读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2.教师教学模式呆板
课文讲解和分析成为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教学氛围十分乏味,对阅读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老师把讲解和分析工作当作该讲学的重点,对阅读教学平衡性方面的问题严重忽视,导致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3.学生主体地位被占据
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将课文作为唯一素材,教材捏偶人丰富,但不能完全满足阅读教学的所有需要,老师并未对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加以考量,阅读教学内容无法吸对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得到满足。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老师成为了主导,使得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这一模式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获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只主动学习能力并未获得提升,局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阅读观察力的方法
1.顺序依次观察
观察不是直接观察,也不是一时兴起就可以观察,需要一定技巧,例如在观察中可以按照顺序开始。顺序可以是从近到远或是由远及近,或是从大到小,从人物到事物,从景物到动物,自天上到地下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多间的观察顺序。比如在阅读写景文章过程中,同学们就可以从作者描述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去观察;描写人物时,可以引导他们从人物外形、衣着、神态到人物性格、行为、言谈举止等,从外到内进行观察;而对叙事类文章,可以从事情的发展书顺序的起因、经过、结果加以观察,以便理清文章整体结构。比如在二年级教材《秋游》中,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先对了解和阅读文章,接着引领学生按照文章内容顺序去分析,天空和云朵的,从农田的庄稼的情况,再到同学们在草地上的活动状况,整体看来是一个从天空到陆地的描述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看到这些潜在描述顺序,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类似文章时提供好的思路,扩增他们的写作视野,不局限在陆地上的活动,而这种阅读让整篇文章会更有条理,内容更加充实。比如学生《麻雀》一文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熟读文章,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文章的行文顺序,经过总结和归纳,学生找到文章是根据从发现麻雀到威胁麻雀再到麻雀作出一系列动作的顺序加以描述的。在这个大框架中,作者不断充实每个部分内容,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写文章。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顺序文章,也帮助他们积累到了写作技巧,知道如何阅读和去写一篇文章,再逐渐补充不同框架的内容,让同学们可以更迅速完成作文。
2.宏观观察
很多阅读材料需要同学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总结文章主旨后者文中一部分的内容。这需要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观察能力,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一点。
比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中,很明显作者是根据游览顺序去描述金华洞美景的,而在阅读完成后,学生会清楚观察到哪些部分是描述内洞的,哪部分是描述洞外的,这样对文章有了宏观把握后,若是要细致描述有关内洞景物,他们便可以快速找到内洞的有关语句,从中观察内洞的自然景观[2]。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观察能力的措施
1.掌握观察技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引领学生知道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条理性,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其表达更有条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属于观察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经过仔细观察的结果。比如小学四年级人教版《长城》一文中,描写了长城的绵延起伏、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自豪感和与热爱之情。学习该文时,老师可以引领同学们先了解作者的观察次序。让同学们明白,作者是根据从西到动,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次序去观察的。先从西向东,从整体观察长城,说它像一条长龙;接着从近处细致观察,突出其高大坚固。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举例校园或是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他们学习在生活中观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2.多次新、连续性观察的指导
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一次性观察并不能完全把事物特征都提取出来,每件事物都有其多变性,这导致了我们在观察中必须经历多次、连续的观察,从而将事物的全貌观察到,掌握事物的所有特征,这样才可以让观察结果更全面。比如《石榴》一文的学习时,在阅读中,我们发现作者描写就是通过不同季节对石榴的生长加以观察,用来发现石榴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特征,描写出景象才更加逼真。阅读完这篇文章,老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自然环境中考察,这样的观察办法更为自然和形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音高学生对自然界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引导,接着结合教学内容,协助学生去理解。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对大树或是树叶的不同姿态加以形象化表述,让学生把观察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接着加以整理,仿照例文去完成一篇或是写景或是状物的作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利用多种感官观察
观察不是单纯用眼睛看,还需要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聆听。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作者就使用了这种观察手法,先对杨梅的外观去描写,接着用手感受外表的变化,最后平常杨梅的味道。这样一系列仔细观察和感受,让食物获得细致、深刻和全面地了解,也显得文章更加真实。
4.利用考试项目,提升学观察力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影响,学生在阅读时间阅读知识和使用上一直受到现实,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使得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不能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有必要注重学生阅读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课外阅读《散步》时,让老师学生自由阅读文章,谈谈文章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按照课文内容去提问,课文讲述了几件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地点、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按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展开探讨,“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为什么有改走小路”经过这问题结合文章讨论,对学生灵活掌握阅读知识和增加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3]。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提炼关键词,找到文章中心内容,只要掌握了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才能有更清楚的逻辑。
四、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培育学生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要求老师长时间的总结和实践。有针对性渗透,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成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候春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新作文:教研, 2020(5):0005-0005.
[2]俞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环球慈善, 2019, 000(006):P.1-1.
[3]邹亚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策略探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5):0195-0195.
【作者简介】赵清丽,1972年11月20日,女,汉族,海南省三亚市,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