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锦勇
广西省桂平市社步镇宁江小学 537209
摘要: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方面,当下的农村教育相比之前已经有了良好的转变,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村的情况有了新的景象。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增多,给教育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于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方面有效性的管理和提升,是小学中高年级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育需要改善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
农村小学很多的小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是留守儿童。在课堂以外的管理方面,缺少了亲情的陪护,很多课外作业的完成没有相应的监督与指导,所以缺乏相应的效率与效果。很多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强烈,再加上家长的不够重视甚至是溺爱,导致学生对于课外作业也忽视,很多都是低效的完成,甚至是根本不做,然后在上学的时候再寻找相应的理由,这种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方面更为明显。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未来改善的重要方面。
一、课外作业有效性提升的意识层面
1.加强家长对孩子课外作业的意识层面重视
课外作业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因为在学校的学习之后,回去就想着放松,很难再有更高的热情去进行相应的学习。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在管,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们缺少严格的管教,爷爷奶奶都比较宠溺孩子。这种情况下的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肯定要下降。甚至还有很多爷爷奶奶根本不识字,在小学数学方面也无能为力,对于孩子缺乏相应的教导,所以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课外作业的意识层面重视,就需要从爷爷奶奶以及父母两个层面进行,从而来保障孩子在课后的作业完成质量[1]。
2.加强对课外作业完成质量考察的重视
教师在很多课外作业的完成质量考察方面缺乏重视程度,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很多在教学方面的自我进取意识不够,不如城市中教师之间的晋升意识强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对疏漏。很多课外作业的布置,在课堂当中并没有一一地仔细检查,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这种情况就逐步地让学生不再重视课外作业,或者逐步地应付式的完成[2]。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作业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意识层面加强重视对课外作业完成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加强对课外作业合理布置的重视
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也是提升其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严重缺乏合理性,很多作业布置的相对较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去完成,而且很多课外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没有很好的帮助,让学生也不愿意在课外花时间与精力去写。所以,教师一定要保障小学中高年级课外数学作业的合理性,最好是能够有专门的训练,帮助学生在课外有专门的提升。
二、课外作业有效性提升的实施方法层面
1.合理控制数学课外作业的量
合理控制数学课外作业的量,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提升来讲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不是为了布置而布置,而是要有针对性的布置,从而帮助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有相应的锻炼,而不是应付式的完成。所以,课外作业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布置的质量。少量适当的数学课外习题作业,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巩固,太多的习题作业反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布置更多有趣的课外数学作业
农村小学与城市不同的地方在于农村具有很多的风土人情,在自然世界方面也更为丰富,很多农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小学生来讲,从而就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亲近自己的家乡,所以在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可以更为有趣一些,不仅局限于一些数学习题的练习,可以换一种布置方式。比如在家乡周围观察一些有多少棵树木,这些树木的形状大小区别等,通过发现家乡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去完成课外作业,而且更为有效。
3.加强对于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
课外作业的布置需要有相应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布置之后毫无下文。对于课外作业的检查,可以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今天的高质量完成,可以减少第二天的作业量或者其他的物质奖励。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从而更好地去在数学课外作业方面花费时间。
结束语:
在对农村小学生中高年级的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管理方面,家长的思想意识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在课外教师的约束力很难达到,只能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家长的陪护与监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外作业的高质量完成。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家长以及学生对于课外作业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讲究一些方法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愿意地去完成课外作业,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红军.挖掘·设计·整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2020(34):218.
[2]张慧.浅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多元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