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 李长进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行业中,

         李长进
         菏泽市第二中学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行业中,在教育领域中也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适应未来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新时代下将翻转课堂有效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过程中,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主体地位,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正快速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数据时代、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各个行业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指导和引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基本技能。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早已经走入基础教育的课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教学已经由“要我学”逐渐转变成“我要学”的良性学习状态。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具有了独立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从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采用以技术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自觉主动地进行理论探究,用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和进一步提高,进而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高中信息技术由于不在高考范围内,很多教师没有足够重视此科目,教学也只是走走形式,讲讲理论知识,便让学生随便操作。
         (二)缺乏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多数高中学校所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程中,教师扮演着课堂教育的主导角色,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传达,很少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技能操作等的机会,使得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探究实践性低,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完成规定的考试测验任务,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
         (三)信息技术教学交流实践、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中之重,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将信息技术理论应用到技能实践中,解决计算机编程、软件应用面临的问题。但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缺少课堂实践训练环节,也缺乏课外网络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师生之间的“1对1”互动交流很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也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较少对其进行课堂学习、专业技术实践的评价,得到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结果也不客观。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有效应用
         (一)构建牢固知识关联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运用发展课堂,确保学生成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寻求知识点存在的关联,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保证课堂能够成为学生自我发展和提升的平台,防止高中信息技术成为单向灌输的场所。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对比,才能够逐渐内化为自身知识,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学习word文档操作方法知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能够真正掌握文档的操作方法,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设置字号字体,有效的调节大小,懂得复制粘贴,只要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才能够将其有效转移到Excel、PPT、WPS相关的软件办公中。

翻转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强化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目的。无论是以教材的方式学习理论,还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掌握技巧。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无论是如何学习都要坚定以信息技术运用为目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进一步明确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和保障,通过学习能产生动机,反之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高效率地推动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可以有效的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明确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各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加强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家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目标
         在网络在线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高中教师对于课前预习、在线课程讲解、课后反思的教学,应根据预习教材大纲要求、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每单元或每节课网络通信、数据编程、三维设计与创意、人工智能控制等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因而这一综合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中学校可以根据现有的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网络手段,通过下拨财政资金,引入微课、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微课程内容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学习中,对课前微课预习涉及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实际上,高中信息技术在人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十分普遍,人们的沟通和交流都离不开这门技术带给人们的便捷性。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程价值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牢固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此外,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将来参与程序设计工作奠定基础,这也是科技发展和智能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必然需求。
         (五)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教育评价
         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操作课程,其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机实践的学习中,逐步掌握简单计算机编程、应用软件操作的技能。因而在网络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广泛联合,引入课外网络化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信息技术的演示、实践教育,加强其在课下的上机实践演练,并在网络渠道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最后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方面,要依据学生微课课前预习、课堂问题回答、在线测验、互动交流等的状况,展开全方位、总结性的课程教学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微课回顾视频观看过程中,反思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点、实践学习的不足之处,以促进信息技术自身知识体系、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符合学生内心发展需求的同时设计好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结合时代需求做好课程内容设计工作,使用翻转课堂开展活动,不断强化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巍.任务驱动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1):49-50.
[2]贾斌燕.“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0(01):182-183.
[3]姚政发.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9,35(12):45-46.
[4]戚玉春.“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39.
[5]孔德权.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42):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