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教学情景对中学历史的课堂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郭卢
[导读] 现如今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

         郭卢
         湖北省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 442500
         摘要:现如今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相应知识点,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积极采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本文主要对创设教学情境对中学历史的课堂重要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创设情景教学;中学历史课程;重要性
         引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学习思维,增强自身的历史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1、教师讲课方式较为单一
         在国家提出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之后,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更多的知识点,通常会采用黑板或者多媒体的方式,采用口述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时,教师会给学生系统讲解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影响以及相关事件等,让学生将重要的历史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勾画和记录,讲课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影响了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2、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点的意识,通常是在教师讲解完相应的历史理论之后,在课后通过做题和背诵的方式巩固学习。例如,在讲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主动预习的意识,通常是在教师讲解完相应的知识点后,在课后进行背诵做题,即使教师在历史课堂上给他们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时,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情况,降低了自学的质量。
         3、师生课堂互动次数较少
         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点,通常会将整个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很少给学生留下自由发言的时间,导致师生课堂互动次数较少。例如,在讲到“俄国十月革命”时,即使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时,基本上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提问,没有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进行分层提问,只有少部分历史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回答,其它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担心自身在回答中出现错误的情况,从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


         二、创设教学情景对中学历史的课堂重要性
         1、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中学历史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不同时间段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影响等,知识点较为繁杂,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因此,当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能够通过色彩绚丽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全神贯注参与历史学习中来。例如,在讲到“两汉的经济发展”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的讲解视频,通过画面内容丰富的视频,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和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更为直观的了解两汉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意义,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中学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从而对自身的历史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当教师在学生历史教学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悬念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到“明朝君权的加强”时,这节课要求学生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昌等事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提出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明朝为什么要废行中书省?朱元璋为了长治久安,采取了那些加强君权的措施等,这样可以让不同历史基础的学生都参与到提问教学中来。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历史基础,将历史基础较好和基础一般的学生均匀组织到不同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它同学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该组负责的问题在班级上进行阐述,教师根据他们阐述的内容,分析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理解不足的情况,当堂进行纠正,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课堂互动次数,还提升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3、增强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创设求异情景,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针对相同的历史事件,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知识储备进行阐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拓展自身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例如,在讲到“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将辛亥革命对社会影响的利弊作为辩论主题,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支队伍,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学会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因为学生的历史基础有限,他们在辩论中可能会出现论点讲解不清楚的情况,教师可以在他们辩论结束时,及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对这节内容的了解程度,增强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通过多媒体、探究提问以及趣味竞赛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促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态度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罗艳春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4,(09).103
[2]洪佳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