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景范学校 江苏泰州兴化市 2257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全方位多领域的人才成为了教学领域中的重点。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口风琴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以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口风琴和体态律动融合教学实践为例,简要分析这种融合教学的意义以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口风琴;体态律动;融合教学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快速发展。音乐教学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统音乐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一直是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小学音乐课堂急需课程改革,教师将口风琴和体态律动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音乐素养。
2、口风琴和体态律动融合教学的意义
口风琴和体态律动融合是一种全新的组合,这种组合在教学实践中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学习体验?以下是笔者根据分析得出的口风琴和体态律动融合教学的意义。
2.1融合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自信心
口风琴和体态融合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音乐教学是一个长期培训,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初学者需要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口风琴还是其他乐器,对于学生而言其实都没有很大难度。教学过程中演奏指法的学习、练习过程才是重点,而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曲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歌曲的全部旋律,从而获得成就感。而将口风琴与体态律动融合起来,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他们的情感表达会更加流利。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需要把口风琴和体态律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用体态律动来帮助自己理解口风琴知识,在一步一步的训练之中树立自信心。
2.2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口风琴和体态律动的融合教学,需要多位学生进行配合,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口风琴与体态律动融合之后,表演的难度会进一步提升。吹口风琴的学生归为一组,律动的学生归为一组,学生需要根据声音和舞蹈的节拍进行配合,这一过程更考验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
2.3融合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于音乐的节奏感是在内心建立起来的,口风琴和体态律动教学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节奏感。而体态律动对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具有很大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就需要对节奏的类型进行相关分析,让其与体态律动进行有机融合,对口风琴的节奏类型进行分类,不同节奏的口风琴演奏搭配不同形式的体态律动,可以很大程度上训练学生节奏的辨识度。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之后,就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表演动作。在口风琴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3]。
3、口风琴与体态律动融合教学实践策略
口风琴和体态律动能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同时也加速了学生的音乐理解。
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学,笔者提出了如下四项实践策略,希望能给音乐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3.1开展示范教学,激发学生演奏兴趣
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口风琴的时候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新鲜感逐渐褪去,学习热情逐渐消退。这是一种正常的兴趣衰退情绪,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口风琴和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音乐知识和舞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节奏—体态—体验策略”,在学习歌曲之前安排很多的节奏练习,节奏学习包含读、拍、声部等,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吃力。而将体态律动融合进去之后,学生可以在体验中获取经验。学生在行走中感受节拍,在转头中感知乐句,在跺脚拍手中熟悉节奏同时熟悉整首歌曲旋律,在体验中自由想象音乐形象,为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音乐情境,体会口风琴演奏魅力
在口风琴与体态律动的整合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器的快乐,在优美的旋律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乐器的热爱,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兴趣,调动学生的音乐乐器学习积极性。枯燥乏味的口风琴专业知识,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会变得更有趣。可见,在口风琴教学中加入情境创设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创建一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情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式学习能够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好灵感,使得课程学习更有趣味[4]。使口风琴教学从枯燥变为兴趣,从呆板变为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口风琴。实际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学生熟悉的情境。创建情境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创建情境,其次也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创建情境,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情境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3.3体态律动全面表现音乐情绪
体态律动和口风琴教学的有机融合非常重要,无论是音乐的情绪和感受,都是在长期练习中才能得到。学生可以通过踢踏、击拍及踏脚等进行摆动,这种随着音乐摆动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在摆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这种用身体和音乐进行的交互动作,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进行著名曲作《百鸟朝凤》欣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曲目进行表演。使用口风琴进行表演,学生可以使用浮夸的动作,也可以使用自创的律动,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讨音乐。让学生们的乐感以及音乐情绪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水平。
3.4组织集体演奏活动
课堂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老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性。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感。集体演奏活动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考核,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来编排自己喜欢的舞台,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回顾全部知识的基础上对音乐融会贯通,实现进一步的成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和手风琴融合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课堂氛围,通过开展示范教学,激发学生演奏兴趣;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体会口风琴演奏魅力;通过鼓励学生体态律动来全面表现音乐情绪,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奏活动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功。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让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室中得到了合理运用,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凯兰.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实践研究[J]. 黄河之声, 2019(09):43-43.
[2]黄芩. 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整合运用研究[J]. 才智, 2020, 000(011):37.
[3]林明燕.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天津教育, 2020(5):147-148.
[4]田璐. 乐舞融合教学在初中音乐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淄博市桓台实验中学为例[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