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 任婷婷
[导读] 新课标改革之后,初中教育事业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婷婷
         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摘 要:新课标改革之后,初中教育事业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当下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加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们只有从小就树立法制意识主动尊崇法律法规,社会才会更加稳定的发展进步。在初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方法策略
         
         在社会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行为习惯最好的阶段,这阶段年龄的学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稚嫩,他们已经开始分的清楚事情的好坏,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有效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然而当下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下文我便列举了一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因
         1.1 社会背景要求和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意识到了一个人如果想发展的好那么一定不能人云亦云,他必须拥有足够的才华和创新意识。于是学校应社会背景的要求开展创新意识培养,而为了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还要给学生讲述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应社会背景要求和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要求,初中教学开展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这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时,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们积极向上,让学生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有正确的三观。这样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也能积极面对,合理解决。老师还可以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爱国思想的教学,多给学生们讲解革命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爱国情怀。
         1.2 符合当下社会生活的需求
         当今社会的青少年都是有勇有谋,综合素质较高的先进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当跟着时代的脚步走,在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脚踏实地的努力进步。在初中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符合当下社会的生活需求,因为开展此教育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们高洁的情操。帮助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意识,然后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奋斗。
         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策略
         2.1 老师转变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应该适当的进行教学模式转变,采用新兴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公要认真阅读新课标下达的要求,贯彻实施新的教学思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进行改善。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道德的法治的时候,会认为学习这样的知识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对此学习不以为然。于是老师就应该对症下药,对问题学生进行特色教学,针对他们开展道德教学。老师在进行道德法治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也能忽视对其他课程书本内容的教学,老师可以把内容和道德法治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为了祖国大义,毅然放弃高薪工作突破重重困难,只为回国建设祖国,这能有效的给学生们树立爱国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校还要合理分配好每周教学道德法治课程的时间,不占用其他课程的教学。道德法治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加入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们一边提高道德素质一边提高创新技能。


         2.2 在德育教育背景下加强创新教学的针对性
         虽然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当下社会仍有许多困难家庭,他们一些是留守儿童一些是单亲家庭等等。这些困难群体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缺失问题,因此教育工作中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变,突破环境教学的限制,把创新意识教学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德育教学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教学针对性。为了保证教育事业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学校就要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在不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让他们可以顺利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下、自信坚强的品质。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2.3 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之下,老师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改变课堂效果,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所以,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学会总结自身与过去教学所存在的问,改进教学模式,而且要把自己和学校管理模式相结合。除此之外,现在是科技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面不止是书本,变的十分广泛,学校的管理更具有挑战和高度,所以每一个初中教育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更应该对教学模式改革上心。老师应该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导,学校也应该支持老师们用电脑进行授课,利用幽默,有趣的方法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这样老师在传授复杂的创新知识上也更加容易,采用多媒体个性化教学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创新知识的理解,所以老师适当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个性化教学很有必要。
         2.4 老师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初中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有利于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然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师也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寻找到一个最佳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师作用,还能促使学生们的学习得到进步。
         2.5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有研究者发现当一个老师能够和他的学生更好的平等相处,和他的学生们在课后能像朋友一样交流的时候,这个老师在进行上课教学的时候会容易得很多,学生们会更加配合这个老师的课堂,会更加尊敬这个老师,从而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好。当拉进学生和老师距离的时候,开展教学活动便会方便很多。所以老师应该不要过高的抬高自己的位置,尽量亲和的去和学生交流,树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好,学生们很讨厌老师对老师反感,那么学生也就会随之讨厌这门科目,也就不会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友好的相处模式对老师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
         2.6 讲解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老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教学时,应该从德育的理念开始进行教学,课程重点在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德育观上,在德育观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德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们处于一个平等,悠闲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 结语
         老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教学既能保证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促进学生发展创新,给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以上便是我提出的一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志林.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路径[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1):74.
         [2]李红丽 .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思路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3):76.
         [3]李照粉.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