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牡丹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中学 417000
摘 要:道德与法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两个概念。道德能够促进法治建设变得更加完善,能够延伸到法治所不能延伸到的位置,通过内心谴责等方式,有效巩固法治建设。法治是道德的制度保障,通过严格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管理和公民约束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法治意识培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部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方案和意见。在相关文件当中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建设,而且在育人的过程当中,要把法治意识作为主线之一。这是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有效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将会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现如今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的问题,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措施十分必要,同时教育部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1目前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了解到更多的社会违法犯罪现象和问题。一方面能够引起我们对法律服从和遵守的自觉意识,同时又会激起我们对法治意识教育的担忧。道德与法治一直以来都是相依相存的两个概念,道德通过思想约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公民的不良行为。法治则是采取比较严格的法律措施,对社会当中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进行严厉的谴责和管控。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落实和贯彻,能够帮助我国社会秩序变得更加稳定,居民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但是针对目前道德与法治建设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初中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许多学校方面并没有占据很大的比重,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这门理论并不是十分了解。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流于表面和形式,并没有积极向学生普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这就有可能影响学生不懂法,不知法。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可能会直接忽略这门课程,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去了解道德约束和法治约束方面的作用。在未来必须要持续推进道德与法治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引导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能够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举止,从根本上能够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
2丰富法治教育内容,普及法律知识
2.1合理开发教材法治教育内容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中的隐性素材加以利用,在学生的基本学习以及完成知识目标以外,提高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力度是极其必要的。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以及基本国情与法治社会现状等知识方面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部分,有与之相匹配的专题训练并附带讲解内容。初中二年级的下册教材重点就在于“法治”,而其他的教材仅仅有一部分在对法治理念进行阐述,但是尽管教材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学习与深挖教材内容,可以见得在教材中会有许多的隐性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需要得到充分的开发,并利用在教学活动当中,使法治知识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对于学生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及法治思维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以线上线下平台丰富法治教育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步入网络时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了网络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中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接触与融入网络更为容易且快捷,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浩如烟海,这样大量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有力保障。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资源与素材,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让学生能够从法治节目当中更好的理解法律知识,真实的案例与素材也能够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并且许多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公共平台也能够发挥教育功能,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及家长关注“中法网”等法律公众后,从中获取真实的法律知识与案例。
3引入思辨教学方式,培养理性思维
学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善于引入思辨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渐学会运用理论来分析和判断,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来进行推理。也就是说,善于辩证分析,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能够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者是简单的盲从行为。教师应当学会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来为学生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那么就可以通过思辨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够通过事件的现象了解到背后的本质,并且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一些社会热点。比如:“宝马反杀案”当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划分,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对醉酒驾驶宝马车的刘某以及反击的于某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运用法律知识来探讨他们各自的法律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学会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在生活当中,就可以利用法律知识来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得法治意识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法治思维和能力。
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教师在开展法律知识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举,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除了理论知识全方位的覆盖讲解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练和自主思考,从而有效增强法治意识。那么就可以以必要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法治教育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积极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是一些司法机关。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们进行法庭辩论的模拟体验,或者是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法治教育类型的视频。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定期邀请一些法律专家来做专题演讲,这样能够全方位的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促使这项工作得到积极地开展,那么学校领导就应该大力基于相关工作大力的支持,提供给学生们充足的机会,去了解更多的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情况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够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当中的有效落实。教育部应当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法治意识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对法治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和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得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树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 才智,2018( 32):15 .
[2] 秦洋.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华夏教师,2018 ( 27) :23.
[3] 郝艳芳. 初中法治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下旬) ,2018( 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