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及途径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覃士林 杨海华 李源
[导读]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载体与工具

         覃士林  杨海华  李源
         广西藤县金鸡镇旺国小学   543306
         摘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载体与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该课程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就是将学科理论具体化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能够深化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对小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例,对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及途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仔细地研究,希望能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途径
前言:生活是道德的源泉与归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属于难度较低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家应试教育的方针政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导致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轻视,乃至忽视。
一、一年级生养成教育的原则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极富生活化元素的课程,但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是将教育与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这就说明,教学内容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课堂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媒介与载体,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借助课堂进一步实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一年级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实践活动锻炼
         如何增强学生们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必须首先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实践活动的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将教学课堂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让学生以生活中的角色参与到课程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们获取知识。
(二)巧用榜样影响
         巧用榜样影响,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会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们接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内容,具体需要结合“学生们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关性较强的案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深度思考。如教师选取“普通的一天”为探讨案例,比如工作日早晨,学生们是需要一顿丰盛富含营养的早餐?上班的路途之中,学生们是否需要良好的路况?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们是否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其次,可以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上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学生对于内心中慈爱的父母、交通警察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师的看法,上面这些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诚实伴随我成长的教学案例中,在学生的这个年龄段,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我会请同学们情境扮演:镜头一:从商店买东西回家,店员多找了三块钱,我该...镜头二: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窗户踢碎了,旁边没人发现,我该...镜头三: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真实体验出发,进一步明白榜样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利用上述的教学方式,可以以人为本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视品德的养成。
(三)强化评价机制
         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其他课程相比,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方法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存在一定数量的教师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成果,另一方面需要将本课程的注意力更多聚焦在如何规范学生们的行为习惯,这就表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辐射范围,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普及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之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与家世背景,有针对性的开展类型各异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与技巧,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与培养正确的三观。
(四)做好正面示范
         做好正面示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落地,在促进该课程的实际应用,坚持知行合一,具体如在讲述“权利与义务”的课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向学生们呈现一则《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 到底是扶还是不扶》的新闻,讲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首先从本案例出发,扶老人其中蕴含的是小学生的社会美德,虽然扶老人是小学生的义务,但是乐于助人并不是法定义务,其属于道德义务的范畴内。诚实故事会的案例分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诚实的故事,现在召开诚实故事会,大家一起分享身边诚实的故事。我先让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关于诚实的故事,从而总结出诚实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设计这样的活动,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说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到诚实的重要性。因此促进该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履行道德义务,坚持知行合一,但是当前的社会之中,被扶老人讹诈帮扶者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小学生的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如果遇到老人处于危难之中的情境,小学生需要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能够促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实施。
(五)构建行为习惯档案
         构建行为习惯档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构建行为习惯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方面需要将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其中,教学方式生活化主要指教师借助实物、生活场景的描述性呈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深度较浅,但是小学生的个性比较好动,不安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纯以应试教育的目标对小学生们进行灌输式教育,就会降低学生们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冲击,可以让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创新性教学策略,文章首先对一年级生养成教育的原则进行论述,其次对一年级生养成教育的途径进行论述,具体从以下的五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实践活动锻炼、巧用榜样影响、强化评价机制、做好正面示范、构建行为习惯档案因此,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需要立足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念,进一步探究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滨生. "互联网+"视角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途径[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 No.88(04):134-135.
[2]钱辉.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06):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